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2025-07-0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谢兵良

  谢兵良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廉政勤政创造新伟业、建功新时代。

  廉而不勤,非真廉也;清而不为,非至清也。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干净和干事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干净,是对党员干部老实做人的要求,重在考量德、廉,反映党员干部政治本色;干事,是对党员干部扎实做事的要求,重在考量能、勤、绩,体现党员干部使命担当。干净是干事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干净这个原点,干事就会偏离航向航线、容易出事;干事是干净的要求和体现,离开干事这个支点,干净便失去了意义。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干净打底、干事当头,把干净和干事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方能不负人民、创造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干净干事,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把一间平房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两个条凳支一块木板就是床,床上铺一条满是补丁的旧褥子,以清廉务实作风忘我工作、服务百姓;主政福建宁德时,颁布“公务接待12条”,整治干部违规私建住宅等问题;在浙江工作时,强调“领导干部更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新时代以来,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到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带头严格执行,为全党树立了标杆。这些年,广大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优良作风推动发展、赢得民心。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传唱至今的红色歌谣,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既干净又干事的鲜明品格和精神特质。历史川流不息,作风代代相传。无数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着干净干事的深刻内涵和实践伟力。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生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四有”书记谷文昌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告诫身边人“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在绝壁上凿出“生命渠”,从未在工程中谋取私利……党的百余年历史充分证明,被人民群众铭记的好干部,都是一身干净、一心干事的榜样楷模,他们用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赢得了群众信任,凝聚了奋进力量,推动了事业发展。

  同时要看到,在现实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对“铁规矩”“硬杠杠”认识不足,对干净和干事的辩证关系把握不清。有的把“干净”异化为“不作为”,奉行“躺平主义”,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以“干事”为名突破纪律底线,打着“改革创新”旗号搞变通,借公权谋私利,在利益诱惑中迷失方向。这些问题既让群众利益受损,又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的战略定力。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涵养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既要靠有效的思想教育激发内生动力,又要靠科学的制度机制强力保障。要加大教育力度,坚持不懈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固本培元,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干净是本分、干事是天职,守干净之德,尽干事之能,在内心深处构筑思想堤坝、建好“防火墙”。完善奖惩措施,使干净干事者有动力,使懒惰不廉者有压力。健全监督机制,盯紧监督重点,健全监督网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干净与干事同频共振,党员干部方能行稳致远,在新征程上书写不负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让技术演进与就业促进双向奔赴

    无论是蒸汽机车取代马车,还是智能手机淘汰胶片相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技术进步是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魔法师”,推动就业结构不断向更高价值领域迁移。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技术重塑就业市场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构建覆盖全面的职业技能提升系统,定能[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前进方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一定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克服“信息茧房”局限,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

    07-04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进一退”看民生建设

    开展体验式调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不易察觉的槽点、痛点、堵点,推动消除治理盲区,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详细]

    07-04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活态传承激发新活力

    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文经济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推陈出新,这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必然要求。以创新为引领和驱动,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传承,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习近平的青春观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总书记深情地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萌发孕育和价值启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详细]

    07-02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

    着力铲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土壤,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细化量化,建立起科学精准的“度量衡”,让“差不多”的工作在严格考核中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敷衍了事[详细]

    07-02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丨永恒的誓言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汗水、智慧乃至鲜血和生命,始终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那些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汲取奋[详细]

    07-01 16-07 大众网 分享
  • 以改革促消费的逻辑与路径

    [详细]

    06-24 10-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