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025-07-0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邱  毅

  邱  毅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科学阐释“地瓜经济”理论时,鼓励企业“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20多年来,这一创新理论指引浙江不断突破瓶颈、发展壮大。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贸合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指出:“要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深入理解“地瓜经济”理论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所谓“地瓜经济”,比喻的是本地企业在向外投资、开拓市场的同时,通过资本、技术回流反哺家乡产业,形成“藤蔓”与“根基部”共同发展的繁荣效应,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地瓜经济”理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浙江发展资源要素缺乏的现实基础,鼓励企业跳出浙江谋发展,在反哺家乡产业发展过程中壮大企业自身;体现了勇于开拓的进取意识,支持鼓励企业勇于闯荡、不畏艰难,通过“走出去”对接省外、国外的市场资源、原材料基地,对接全球科技、人才高端资源,引入稀缺资源要素,为国内、省内相关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最终带动区域发展和群众致富;体现了扎根特色的坚韧品质,鼓励企业根植本地,聚焦专业领域,通过长期坚持、突出特色,做深做精进而做强做大,形成有优势的“块状”特色经济;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开放胸襟,指明企业发展不能局限于一域之利,应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主动服务推动区域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总的来看,“地瓜经济”理论生动阐述了“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蕴含着跳出一时看长远、跳出一域看全局的战略智慧。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地瓜经济”理论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一方面,破除地区保护和市场准入壁垒,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促进深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市场容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根基部”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藤蔓”作用,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作用,提高对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影响力,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为此,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吸收“地瓜经济”理论的思想精髓,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具体来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企业在国内外投资布局提供更优保障和支持,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汲取资源,破除“内卷式”竞争。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整治趋利性执法司法,依法化解涉企行政争议,有效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正当权益与合法收益,着力激发企业活力,对外生长出更多“藤蔓”。三是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做到企业有需要时“有求必应”、日常经营中“无事不扰”。四是着力畅通资源流动。鼓励各地加强跨区协作、协同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全国性行业协会运用数字技术搭建平台,增强行业的数据资源聚合协调能力,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信息的实时交互,促进上下游企业跨区域协同发展。五是支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制定产业强基政策、发展地方总部经济、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本地外拓企业回归、构建“地方产业—地方高校—创新平台”发展联合体等方式,鼓励企业向专精领域发展。同时,整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有组织促进相关产业资源高效配置,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居民就业、城市建设。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密切党同[详细]

    07-08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

    即时反馈与延迟满足,照见政绩观,折射新理念,要下“绣花功”。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魄力,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工作实绩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审视和群众评判。[详细]

    07-08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技术演进与就业促进双向奔赴

    无论是蒸汽机车取代马车,还是智能手机淘汰胶片相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技术进步是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魔法师”,推动就业结构不断向更高价值领域迁移。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技术重塑就业市场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构建覆盖全面的职业技能提升系统,定能[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前进方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一定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克服“信息茧房”局限,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

    07-04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进一退”看民生建设

    开展体验式调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不易察觉的槽点、痛点、堵点,推动消除治理盲区,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详细]

    07-04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活态传承激发新活力

    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文经济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推陈出新,这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必然要求。以创新为引领和驱动,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传承,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习近平的青春观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总书记深情地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萌发孕育和价值启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详细]

    07-02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

    着力铲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土壤,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细化量化,建立起科学精准的“度量衡”,让“差不多”的工作在严格考核中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敷衍了事[详细]

    07-02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