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025-08-1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小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 刘小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改善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信心。这本身也能够释放需求潜力,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因如此,推动形成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以来,我国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宏观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统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迫在眉睫的民生痛点问题和长期积累、复杂难解的民生堵点问题,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在党中央领导下,上半年财政部门继续将基本民生作为财政支出优先领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教育支出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其中,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99元,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此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6月降至5.0%。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有关部门推动加快完善养老育幼服务体系。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成效,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心和持久动力。今年以来,得益于收入预期向好,医保、养老、托育等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各地回应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好房子”供给,居民消费热情被点燃,内需潜力逐步释放,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保持增长,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等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热度升高,消费市场趋于活跃、表现可圈可点。同时,在政策支持作用下,养老、托育、健康管理等服务性消费领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比如,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银发群体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适老类家庭服务业、适老类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9%、14.1%、8.8%。可以看出,民生改善正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持续改善民生,既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回应,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宏观政策民生导向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未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社会也将呈现出更加协调、更加稳定、更有韧性的发展态势。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更好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

    彰显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温度”,就要立体刻画中华大地上历史古都、国际都会、区域城市、传统城镇多态多元的城市文化之脉、文化之貌、文化之韵、文化之美,让我国城市历史文化更加打动人心,在持续弘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更好赓续和有效保护[详细]

    08-0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鼓励“跌倒的企业”站起来

    以时间换空间,鼓励“跌倒的企业”站起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科学治理和长远考量。期待更多地方能优化制度设计,真正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做企业之所盼,为提升经济韧性贡献力量。[详细]

    08-08 10-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扩内需与反“内卷”要双向发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发布倡议书……连日来,各方动作频频,剑指“内卷”、倡导良性竞争。聚合力,不松劲,严防“劣币驱逐良币”,破除逐底竞争,定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发展前进的过[详细]

    08-07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知敬畏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方知有所为、有所不为。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详细]

    08-07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战略叠加优势,如何变为发展胜势

    新征程上,各区域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变战略优势为发展胜势,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潜力无限。[详细]

    08-06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增多,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也直接或间接抑制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同时,也在[详细]

    08-05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青年使命与青春光彩

    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长卷中,中华民族始终展现“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传统与情怀,满怀“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与期许。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必定会奏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华年的青春之歌。[详细]

    08-05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历来有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以文化工程为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研究、论证和抓好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坚持在强化政治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协同育人、健全评价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养、专[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当有碍深度融合的“墙”越来越少、促进握手的“桥”越来越多,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定将蓬勃发展。[详细]

    07-29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