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2025-07-2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金之平

  金之平

  适应变化,才能赢得主动,这是创新的逻辑,也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

  近日,天津大学的刘洪教授拿到了下学期的新课表。3年前,由他主讲、原属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被划入未来技术学院。结合新型储能专业需求,学校打破院系“围墙”,组建跨学科团队。与刘洪一起“跨界”工作的,还有材料、机械等其他十几个专业的老师。依据新的考核机制,他们将围绕企业需求,带领学生设计相关产品。

  拆“墙”也是搭“桥”。如今,面对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单打独斗”式创新已显乏力。打破学科间无形的“墙”,促进不同领域知识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正在成为新趋势。以新型储能技术攻关为例,就离不开电气、材料、机械等多领域知识的支撑。从实践来看,学科的交界处,恰是有可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的地方。

  拆“墙”搭“桥”,也是在建生态。在整个创新体系中,“教”如土壤,是产业创新的源头供给,为营造创新生态注入活水;“产”如树苗,既扎根土壤生长,又会根据环境变化,向土壤释放新的需求信号。两者紧密互动,推动知识、技术、资本、人才更加顺畅地流动,方能让创新生态生机勃勃。教育是创新的源头,需要在基础领域“深挖井”,也需打开视野,主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当“教”不再只盯着书本里的道理,而是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产”与“教”就能实现更加密切的同频共振,为创新发展赋能助力。

  机制“活”,源头创新的水才能“活”。以往教师、科研人员的主战场在课堂、在实验室,怎样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对接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开展创新?改革是关键。天津大学启动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改革,让“跨界”老师尝到围绕产业做学问的甜头;天开高教科创园用实打实的支持,帮不少高校教师完成从“育人者”到“创业者”角色的转变……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部署改革,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必将推动各领域书写更加精彩的创新故事。

  当有碍深度融合的“墙”越来越少、促进握手的“桥”越来越多,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定将蓬勃发展。

  (摘编自《天津日报》,原题为《突破,从敢“拆”开始》)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历来有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以文化工程为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研究、论证和抓好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坚持在强化政治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协同育人、健全评价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养、专[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当有碍深度融合的“墙”越来越少、促进握手的“桥”越来越多,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定将蓬勃发展。[详细]

    07-29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研发在中国”见证“中国磁吸力”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坚定选择。期待外资企业通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更加紧密融入中国产业链,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实现在中国、惠全球的共赢发展。[详细]

    07-29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书香何以能致远

    站在文明传承的维度回望,从甲骨文的刻痕到活字印刷的墨香,从线装书的雅致到电子书的便捷,阅读载体在变,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歇。全民阅读的深意,正在于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整个民族在阅读中积蓄前行的力量。[详细]

    07-28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耕细作 激活乡村文化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需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尊重地方特色,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标准,鼓励文化特派员深耕细作。文化特派员也需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跨领域整合能力、市场对接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回应时代与乡土的需求。政府、社会与文化特派员协同发力,方能让[详细]

    07-28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发展痛点中找治理突破点

    发展的痛点,既是治理创新的突破点,也是行业增长的突破点。抓住一个痛点,很可能助力行业完成一次“进化”[详细]

    07-25 16-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励年轻干部勇当先锋做好表率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勇担时代使命,主动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以先锋之姿、表率之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7-24 17-07 学习时报 分享
  • 全方位提高地方立法质效

    近日公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联系指导”作为服务保障新时代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立法机关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立法经验,对于破解当前地方立法面临的挑战、实现地方立法提质增[详细]

    07-24 17-07 学习时报 分享
  • 互利共赢,开放合作谱新篇

    当今世界,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不惧“逆风”“回头浪”,中国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详细]

    07-2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