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有待”成“空待”

2025-08-1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郭素娇

  郭素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反复强调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把事情抓具体、抓到位、抓出成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说到做到、做就做好的政治品格,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然而,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抓落实中缺乏主动性和行动力,“有待”一词成为他们总结汇报中的“高频词”:调研深度“有待加强”、工作作风“有待改进”、落实力度“有待提升”……看似谦虚表态,实则含糊其词;看似直面问题,实则拖延应付。这种“万能待办式”的工作作风,让“有待”成了“久待”甚至“空待”,群众得到了承诺,却听不到落地的回响、等不来实效。

  这些“有待”事项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模糊性,以“进一步”等虚词代替具体标准;二是重复性,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出现在落实整改的清单上;三是空转性,只见表态不见行动。“有待”不是党员干部抓落实不力的借口和托辞。群众最反感的不是工作中的不足,而是知而不干、敷衍漂浮的态度。这种“语言套路”,不仅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更消解群众信任,破坏党的形象。

  事实上,很多被冠以“有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群众最揪心的急难愁盼,是事关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直接检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不能用“有待”给自己“找台阶”,而要以“限期办”向群众“交硬账”。拿出马上就办的劲头,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把“有待”变成“有为”,让落实掷地有声。

  抓落实,既要定准“靶子”,也要踩实“步子”。工作中,最怕目标不明决心大,在执行上跑偏走样。必须绘制清晰的施工图,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个节点,把“有待加强”细化成“何时做、怎么做、谁来做”,确保推进有章可循。拧紧责任链条,让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尽责的工作闭环。任务明确了,着力点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见行动、拼实干。强化抓落实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以攻坚克难的改革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法治“燃灯者”邹碧华在参与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主张改革避免“一刀切”,要给年轻人、一线法官留机会,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员额中来。有同事劝邹碧华“悠着点,少得罪人”,他说:“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抓落实的过程不可能四平八稳、顺风顺水,但有了像邹碧华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必然能够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把抓落实的要求落脚在具体行动中,将务实作风贯穿始终。

  抓落实,既应有善抓的能力,也应有长抓的定力。一样是抓落实,有的人能干出实绩,有的人则久难见效,这是因为抓落实的能力有差别。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学习就能更快适应形势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樵夫”廖俊波常说:“思想领先一步,动作快人一步。”在繁忙的招商行程中,他却能挤出时间到书店买书。求新求知的学习劲头,正是他能够不断提出破解问题的新办法的关键。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理念构想到具体操作,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党员干部除了要有善抓的能力,还要保持百折不挠的韧性。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正确处理好“显绩”和“潜绩”、打基础和利长远、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持续抓、深入抓、系统抓中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切实听到承诺落地的回响。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未来已来。面对发展前景,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感慨,“没北京可不行”。继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详细]

    08-13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务虚不能“虚”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写道:“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可见,务虚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不断激发本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使全域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超越景观的独特人文体验与情感体验,更为当地带来就业增收、环境改善,使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美好生[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更好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

    彰显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温度”,就要立体刻画中华大地上历史古都、国际都会、区域城市、传统城镇多态多元的城市文化之脉、文化之貌、文化之韵、文化之美,让我国城市历史文化更加打动人心,在持续弘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更好赓续和有效保护[详细]

    08-0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鼓励“跌倒的企业”站起来

    以时间换空间,鼓励“跌倒的企业”站起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科学治理和长远考量。期待更多地方能优化制度设计,真正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做企业之所盼,为提升经济韧性贡献力量。[详细]

    08-08 10-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扩内需与反“内卷”要双向发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发布倡议书……连日来,各方动作频频,剑指“内卷”、倡导良性竞争。聚合力,不松劲,严防“劣币驱逐良币”,破除逐底竞争,定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发展前进的过[详细]

    08-07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知敬畏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方知有所为、有所不为。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详细]

    08-07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战略叠加优势,如何变为发展胜势

    新征程上,各区域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变战略优势为发展胜势,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潜力无限。[详细]

    08-06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