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很少会灵感枯竭”

2025-08-1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洪兴

  李洪兴

  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到理直气壮讲好发展故事,“平视这个世界”的我们对正在做的事充满信心,可以坚定地说,“在中国,既有最大的确定性,也有无限的可能性”

  如何做健康科普?上海有妙招。在打造“健康脱口秀”“健康演说家”等节目后,上海准备面向全国举办“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以说唱形式,传播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治等内容。业内人士这样比喻,借势流行文化,开个“穿着节奏外衣的健康处方”。

  新潮形式与医学内容并非互斥,融合传播考验参与者的专业水平和创作能力。为何要推动健康科普持续“上新”?这既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又积极响应了“沪九条”,在线上线下实现传播优质内容、提升健康素养的共赢。

  “沪九条”,是前不久发布的《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这是上海营造良好行业生态,更好弘扬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力举。从内容创作到资金激励,从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新的探索,新的创新,给创作者带来机遇,也给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优质内容创作何以蕴藏发展活力?恰恰在于内容传播背后有产业生态。上海在外滩拿出优质空间,打造共享办公室、专业直播间等场地,并提供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数字时代,内容创作也是“产业接口”,可以链接汽车、健康、科技等多领域。当互联网内容供给更加优质,延伸创作孵化、技术研发、渠道分发、IP运营等产业链,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蛋糕都能做大。

  做强产业集群,不仅要“抓鱼”,还要打造“鱼塘生态”。垂直领域的产业生态是“小生态”,营商环境是“大生态”。上海敢于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优质内容创作,就在于这里有平台经济、海派文化、国际人才等资源,这些都是内容产业的坚实支撑。再放眼看去,东北的哈尔滨火了,人们看到转型之路、发展新机;广西的螺蛳粉冲击味蕾,从中能吃出特色产业的味道;“苏超”赛事持续火爆,带动城市文旅发展……活跃的中国,是滋养创新的沃土。不由想起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美国视频博主保罗·迈克·阿什顿,在带火“City不City”热梗后,他依旧感慨“很少会灵感枯竭”。因为在中国,过不了几天就会出现“具有新鲜感的事物”。发展的中国总有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以冲击力、澎湃感。

  网络内外,从内容生态到发展生态,展现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跃动与自信。既欢迎海外创作者走进来,又支持本土文化产品出海;既为“看中国”提供便利条件,又为“看好中国”打开方便大门,由此不仅可以打破“偏见滤镜”,更能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更多人所熟知。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到理直气壮讲好发展故事,“平视这个世界”的我们对正在做的事充满信心,可以坚定地说,“在中国,既有最大的确定性,也有无限的可能性”。

  “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而且走得很坚实、有力量、见神采、显底气。多一些“看中国”的视角,多一些“看好中国”的信心,多一些“与中国同行”的笃定,活力满满的中国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精彩。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更好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

    彰显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温度”,就要立体刻画中华大地上历史古都、国际都会、区域城市、传统城镇多态多元的城市文化之脉、文化之貌、文化之韵、文化之美,让我国城市历史文化更加打动人心,在持续弘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更好赓续和有效保护[详细]

    08-0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鼓励“跌倒的企业”站起来

    以时间换空间,鼓励“跌倒的企业”站起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科学治理和长远考量。期待更多地方能优化制度设计,真正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做企业之所盼,为提升经济韧性贡献力量。[详细]

    08-08 10-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扩内需与反“内卷”要双向发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发布倡议书……连日来,各方动作频频,剑指“内卷”、倡导良性竞争。聚合力,不松劲,严防“劣币驱逐良币”,破除逐底竞争,定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发展前进的过[详细]

    08-07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知敬畏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方知有所为、有所不为。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详细]

    08-07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战略叠加优势,如何变为发展胜势

    新征程上,各区域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变战略优势为发展胜势,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潜力无限。[详细]

    08-06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增多,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也直接或间接抑制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同时,也在[详细]

    08-05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青年使命与青春光彩

    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长卷中,中华民族始终展现“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传统与情怀,满怀“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与期许。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必定会奏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华年的青春之歌。[详细]

    08-05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历来有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以文化工程为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研究、论证和抓好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坚持在强化政治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协同育人、健全评价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养、专[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当有碍深度融合的“墙”越来越少、促进握手的“桥”越来越多,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定将蓬勃发展。[详细]

    07-29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