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大的担当,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

2025-08-2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拯 彭飞 崔妍

  经济大省如脊如梁,大有大的担当。

  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离不开经济大省这些“压舱石”。

  从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到提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驾驭中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决胜“十四五”,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更好发挥经济大省的作用?作为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经济大省如何挑好大梁?使命感、着力点、带动力,是三个关键词。

  (一)

  舟大者任重,“挑大梁”折射出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不仅指经济块头大,更意味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大”。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使命感,经济大省才能展现更大作为。

  使命感背后是全局观念。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60%,其对“规定动作”的“完成度”,于全国发展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此更易理解,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经济大省时深刻指出“你们不扛这个大梁,国家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你们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使命感意味着目标明确。瞄准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看准了就抓紧干”。

  北京发布59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出台措施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湖北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落实至全部外贸企业……为了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经济大省从稳存量和拓增量双向发力,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展现“压舱石”作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中国经济大省与重镇都把2025年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或更高,显示这些地方“勇挑重任”的政治责任意识。

  使命感也是一种紧迫感。要激发时不我待的闯劲、砥砺攻坚克难的韧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建设一批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河南“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今年夏粮总产量750.01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对接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需求,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安徽筹建数据合规服务中心,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走向。

  越险越进、越陡越攀,经济大省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展现出“宽肩膀”“大心脏”,正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底气所在。

  以挑大梁的使命感奋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笃行,经济大省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

  大梁是承重核心,“挑大梁”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找准着力点。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明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这4个着力点,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其中蕴含怎样的辩证法?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因地制宜。

  先观全局。明晰“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方知全局之所需。

  面对不确定性增强的外部环境,身处“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能够爬坡过坎,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制胜动能。经济大省产业基础深厚、创新资源集聚,不仅要在“量的合理增长”上走在前,更要在“质的有效提升”上作示范。

  抓传统产业升级,也促新兴产业壮大。广东力争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增加研发投入,也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江苏研发投入连增3年,占全国总量的12%;2024年设立24.8亿元的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今年又增加至26.8亿元。去年以来密集出台20项专项政策,精准破除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壁垒。

  “一定要从大局,从崇高理念中来考虑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在收官之年笃信笃行。

  再看一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搞一种模式。“抓落实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看清自身定位、把握核心优势,稳扎稳打,才能“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深度链接全球资源,深化“以赛引才”“以活动引才”“以政策引才”,“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西部省份四川,布局100个“从1到10”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组建35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专注“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从全局谋一域,则一域明;以一域促全局,则全局进。将“一域之所能”与“全局之所需”充分结合起来,经济大省必将在成就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局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三)

  大梁是结构支撑,维持着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挑大梁”就要发挥带动力。

  “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党中央对经济大省寄予很高期望,是压力也是动力。

  带动力,代表着“争先”,经济大省不能“独美”,还要做龙头、能牵引。

  自C919大飞机从沪起飞两年来,南京全面参与燃油、液压和空气管理系统相关工作,杭州提供中央翼的中机身装配制造等,合肥主攻氧气系统等国产化开发……一个以上海为圆心的装机配套供应商“制造圈”悄然崛起,国产大飞机制造响起“长三角大合唱”。

  无论是推动融合发展,还是引领改革攻坚,经济大省更好释放推动力、展现引领力,就能培育壮大更多增长极。

  带动力,意味着“扶弱”,经济大省不仅能惠“近邻”,更要善协作、谋共赢。

  青海绵延戈壁,深蓝色“光伏海洋”镌刻着“江苏智造”的印记;宁夏产业新城,总投资1.8亿元的闽宁智算中心项目,构建跨区域算力协同网……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背景下,经济大省不仅派干部、送项目,还“手把手”传递技术和管理经验。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经济大省在协调发展中挑大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代化,是“不落一人”的现代化。

  带动力,还体现在“打样”,经济大省不仅是经济强,更要惠民生、促共富。

  山东明确培育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00家,发展单位办托、社区嵌入等多种托育模式;湖南推行医保惠民提效28项举措,通过简化服务流程、深化待遇保障等增强群众获得感;福建开展“总校制”改革试点,带动一批优质学校成长;浙江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拥有文化特长的人员深入基层,以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既追求物质富足,也追求精神富有,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经济大省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以大省之稳,服务大局之稳,以大省之进,引领区域之进,各地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必将拓宽新空间、激活新势能,推动中国经济航船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执笔:李拯、彭飞、崔妍)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认真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朝着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扎实迈进。[详细]

    08-25 14-08 大众网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未来已来。面对发展前景,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感慨,“没北京可不行”。继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详细]

    08-13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务虚不能“虚”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写道:“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可见,务虚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不断激发本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使全域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超越景观的独特人文体验与情感体验,更为当地带来就业增收、环境改善,使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美好生[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