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越昌明,社会越文明

2025-10-1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王 硕

  王 硕

  从一名法学生,到一名真正的法律工作者,是一个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的过程。这些年,从监狱民警到律师再到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经历职业身份多重转变,年复一年浸泡在法律实务中,我愈加懂得,社会这门法学课博大精深,是永无止境的实践课。

  法谚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从法律文本走向实践,刚与柔、广大与精微,现实的复杂性由此展开,法治的生命力不断丰盈。

  宣讲减刑政策是管理改造服刑人员、传递司法关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还是狱警时,曾注意到一名服刑人员,由于心理障碍、家庭关系紧张等原因,他始终对减刑政策漠不关心,白天在车间发呆、晚上在监舍发呆。“别只念叨减刑政策,先看看他心里缺啥”,一名老前辈支招。走访他的家庭,说服家人探望,他的眼神里终于起了波澜。有触动,才有可能改变。有效的改造,绝不止于政策说教,而是要唤起他们内心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

  对我来说,这一课的启示还不止于此。我更加懂得,法治的力量,既在于雷霆万钧的震慑,也在于春风化雨的唤醒。法律人要修习的,不只是如何运用、适用法律,也是如何让法治实践更有温度。

  温度,藏在法理情的平衡里。这种平衡,不是妥协,而是让正义落地的过程。做律师时,我曾遇上一起房产纠纷:3名八旬老人围着一张新中国成立前的房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做好倾听者,待他们的负面情绪逐渐消解,再在纸上画出关系图,用大白话把“赡养老人”“家庭互助”的情分糅进法条,他们紧锁的眉头一点点舒展开来。

  人们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因为,家事案件中,许多当事人带着情绪,且涉及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常常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团乱麻中快速找到线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法理情交融中找到最优解。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打开一个心结;一句提示,就可能将一个矛盾化解。从解“法结”到解“心结”,法律实践追求的,不仅是自身逻辑推理的周延和自洽,还包括精神内涵和价值判断的传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援助,正是一项更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干的是兜底线的事。在援助中心,我们见过有人因一起交通事故家破人亡,有人因侥幸心理身陷囹圄……为了更好地服务受援人,我编制了一份3万余字的法律援助工作指引。身边的同事,有的常年扎在接待大厅,有的时时奔波在宣讲路上。大家忘记辛苦,却把每个当事人的遭遇放在心尖上称量。

  有人对法律职业带有“精英滤镜”,其实身处基层法律服务一线,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农民工当事人拿到工资时的笑脸,受援人说出“以后遇事知道找法了”的笃定,正是一个个这样的瞬间支撑着我们向前。我们的头上没有聚光灯,但能用专业知识为无助的个体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程路,自己的生命也因此闪光。

  法治越昌明,社会越文明。我们这代法律人,有幸见证全面依法治国的壮阔进程,也真切感受到,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在不断提升,解决问题靠法的氛围不断浓厚。最重要的法律,铭刻在每个人心间。当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当人们的法治信仰愈发坚定,法治中国的大厦才会巍然耸立。

  (作者为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

    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活福祉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详细]

    10-10 15-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伟大文明向新而行

    正是不断创新、持续进化,涵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气质,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详细]

    10-10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向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详细]

    10-04 23-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新征程上,胸怀“两个大局”、矢志不渝奋斗,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自信心、满怀自豪感、提振精气神,定能把我们[详细]

    10-03 2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看吧,光荣和梦想就在前方![详细]

    10-01 2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正视差距中缩小差距

    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其转型升级不仅关乎单个行业的兴衰,更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强筋壮骨,将不断构筑竞争新优势、释放发展新动能。[详细]

    09-29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握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

    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许多文章都对此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内需的丰富内涵,为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指明了方向。[详细]

    09-28 17-09 学习时报 分享
  • 彰显“以武止戈”的时代价值

    不忘历史,才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以武止戈”的人文思想价值需要继承弘扬。[详细]

    09-28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详细]

    09-26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无废城市”的绿色发展之道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详细]

    09-26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