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伟力丨在推动文化“两创”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1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艳军

  王艳军

  使命是奋斗的方向,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今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党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造,为新时代党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新时代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肩负的对民族和人民的重大责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普遍期盼;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要在不断厚植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所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结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和突出的包容性,只有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才能开创中华文明的未来。我们实现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保持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赓续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在开放包容中守正创新,促进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不断取得新的飞跃。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自然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文明传承的重任。近年来,为更好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推出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启动编撰大型文献《齐鲁文库》,在摸清文化资源家底、理清文明发展脉络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山东搭建研究平台,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编写出版了《讲清楚“四个讲清楚”》《中国字·中国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切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读得通、读得懂传世经典,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起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新起点上,齐鲁儿女正和全国人民一道,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信心百倍地书写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丽篇章。

  作者:王艳军,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当前,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在以数字化促进文化发展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抓住数字化机遇,不断深化拓展数字赋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有力支撑。[详细]

    11-30 13-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强大合力,蹄疾步稳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详细]

    11-30 13-11 人民日报 分享
  • 用绿色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秀丽的大美中国。[详细]

    11-28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擦亮普惠金融的为民底色

    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新征程上,更好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就能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详细]

    11-28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关系

    高质量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国积极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将为构建更加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重要力量,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详细]

    11-27 11-11 光明日报 分享
  • 以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绿水青山

    在可预期的未来,我国将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绿色市场,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一新赛道上,勇于创新、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质量,就能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绿水青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详细]

    11-27 09-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明建设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网络空间秩序直接关系到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安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治理,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有助于形成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的舆论格局,建立包容[详细]

    11-24 16-11 光明日报 分享
  •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在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协调国内与国际资源、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与市场力量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应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升金融高质量服务能力,提[详细]

    11-24 16-11 光明日报 分享
  •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把不同地区的利益关系用制度理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能极大提升不同地区坚守自身战略定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中国发展大棋局中车马炮各展其长,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详细]

    11-2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就是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生产、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紧密的有机联系。这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有利于打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联弹“生态协奏曲”,加强一体化生态治理,就能创造更多发展红利。[详细]

    11-2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