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入手强化大数据应用支撑

2020-05-22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谢芳

  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加大、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加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我国需要从“标准引领”“平台赋能”“应用迭代”“规范有序”四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应用的支撑作用。

  标准引领:推动大数据资源的高质量“全域联通”与“智能挖掘”。首先应尽快统一制定数据统计与接入标准,实现各系统大数据互联互通,将应对疫情期间的个人健康大数据进一步与供水、垃圾处理、住房、社保、交通等智慧城市系统各类大数据相关联,全方位打通数据壁垒,消灭信息孤岛,形成全面化、一体化、可视化的城市管理与疫情分析系统。其次,要鼓励代表性制造业企业参与大数据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为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基础。此外,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启动大数据标准一体化协作机制试点,构建标准化、实时的数据共享平台与联动机制,提高跨省(市)跨部门在数据信息采集、存储、整合、共享等方面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跨省(市)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机制。同时,还应在全国层面成立单独的大数据管理部门,以统筹管理全国不同地区的大数据资源,提升全国联动与协同效应。

  平台赋能:构筑上下游企业间的“平时协同”与“应急联动”双保险。我国需要加快大数据技术在供应链领域应用场景的创新,鼓励核心物流企业开发智慧供应链信息系统平台,促进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转变,依托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全面连接上下游。无论是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还是以后正常生产过程中,均能够实现产业链协同、信息实时跟踪与生产动态调整。此外,以应对疫情复工复产为契机,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布局境外供应链网络,形成全球布局的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制造模式,实现疫情冲击下快速复工的全球响应。鉴于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严峻,需要依托国际化公司形成的全球化交易大数据,为我国重点贸易国家和地区推出“全球版健康码”,提供疫情防控与复产复工的中国解决方案,减少国外因疫情失控与经济下滑对我国的输入性影响。

  应用迭代:消除数字化社会治理中的“服务盲点”与“技术短板”。首先,基于全国所有医院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数据构建“医疗系统区块链”。区块链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且可追溯,链中每个节点均可直接接收全网报告的疫情信息,可有效避免传统传染病垂直预警模式的滞后性。其次,各级政务部门应统筹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企业数据等多方资源,推动线上政务升级,全面推广“非接触式”政务应用场景,提速政府“跑零次”改革,从“网上政府”转向“掌上政府”。此外,借此次应对疫情之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下沉,推进基层精细化治理,鼓励街道和社区与企业合作,推广更丰富的普惠性生活应用场景,增加健康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途径,发展居家养老、志愿者管理、智慧物业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同时应加快布局各地大数据基建项目投资建设,在全国层面统筹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减少区域数字化差距,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

  规范有序:建立大数据资源安全高效利用的“市场与法治”硬约束。不论是在疫情上升期还是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之后,数据安全的严峻问题都应该得到广泛重视。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数据流通和数据开放等机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扩大数据交易类型与规模,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交易中心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开发、利用大数据资源过程中的激励导向,促进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序流通,既能避免数据碎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又可谨防大数据流通不畅形成的数据垄断。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大数据使用审批制度,根据大数据来源与用途进行分类分级,规范大数据采集与商业化使用行为,严格落实个人隐私数据脱敏、商业机密保护协议、国家涉密信息保护,并建立数字城市的及时预警和制止连锁效应的防火墙系统,避免数据破坏导致的系统性瘫痪和社会失控。此外,应尽快出台大数据采集、使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立法,完善大数据监管,加强对恶意破坏、泄露、盗取核心数据等行为的监管与处罚,保障个人隐私、商业利益与国家信息安全。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