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温铁军:回归乡土化解两次危机

2015-12-28来源:大众网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教授

  大众网济南12月27日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而现如今“全球血液系统”出了些问题。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阴霾未散,而我国的经济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中国的经济处在什么样的态势?如何防范金融危机?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教授和教育部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做客“齐鲁大讲坛·对话高端”,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

  温铁军说,民国20年代到30年代被认为是“黄金十年”,这个黄金增长时期经济年平均增长8.4%。但这个黄金十年留下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无法对外剥夺,只能对乡村进行剥夺,工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摧毁了乡土社会。另外一个问题是大危机爆发之后,出现了白银外流,导致白银危机,民国政府不得不放弃银本位,改行法币制,使得经济从通货紧缩到了通货膨胀。

  再加之1937年中日战争,导致中国把有限的贵金属全部跟美国换得军事援助,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到金圆券改革再次失败,整个中国金融垮台,政府意义上的现代化在1948年彻底失败。

  1949年,新中国面临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烂摊子,经济怎么恢复?中国共产党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取得了胜利。“让耕者有其田,给农民平等的分地。”温铁军说,土改使中国近90%的人口回归了传统小农经济,与现代城市经济割断了联系,而当时城市人口只占12%,所有的干部、军队都拿财政养的,用供给制的方法是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也就是说使民国时期遗留的危机在1949年后得以软着陆的重要制度基础,恰恰是对乡土中国的回归,而不是我们想象的大步走向现代经济。

  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我国有2500万的打工者失业,为什么我国经济仍然能软着陆?温铁军介绍,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2009年正好是中国开始大规模推进新兴工业社会,倾斜性地向农村投资。 “农村1万亿的投资,很难马上产生实际的效益,但可以带动相关的就业。所以,在经济危机中,就算是打工者在沿海失业了,也可以回到家乡就业,中国的城乡差别再投资战略,客观上化解了危机。”温铁军说。

  我认为,面对现有的严峻经济形势,要开始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化的投入虽然产生不了直接的效益,但是生态文明可以制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