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左玉河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我国文化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化文化研究,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底蕴、精髓要义、现实作用等,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文化是复杂多样、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和发展,文化研究具有历时性、实证性、系统性等特征。文化研究的历时性,主要体现为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产生、发展、变化,溯民族精神之源流;文化研究的实证性,要求采用实证方法将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文化是什么;文化研究的系统性,要求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联系起来考察,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探寻并总结文化发展规律。深化文化研究,要注重历时性、实证性、系统性,不断研究新问题、建构新理论、开创新范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科学研究方法。中国是有着辉煌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举世无双,深厚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为深化文化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对于深化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再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引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批判继承、辩证取舍、守正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文化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和解决文化研究中的原创性问题,才能构建文化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中华各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也是新的学术生长点,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在深化对重大问题研究中提炼概括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范畴,形成新认识、新观点。
加强分析解释,揭示文化的深层意义。文化的演进是可以描述和叙述的,但其包含的深层意义需要通过分析解释才能呈现出来。深化文化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弄清社会文化现象,还要探寻其意义所在。只有对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度解释,才能揭示出社会文化活动的深层意义,把握文化的价值所在。做好深度分析解释,要引入文化分析方法、文化阐释方法、意义解释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析,推动文化研究不断深化。首先要将社会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说明社会生活现象的直接原因和表层意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最后要揭示社会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意义及如何改进更新,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我们要将求真基础上的求解、实证基础上的深度解释作为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路径。
更新研究范式,提升解释能力。研究范式是由特定的视角、概念、命题构成的理论解释体系。更新研究范式,意味着文化研究视角及标准的转变,比如由因果分析转向意义阐释,从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文化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文化现象,从文化建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发掘历史现象的文化意义并进行文化解释等。研究范式的更新必将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进而增强和提升解释能力。
推进融合发展,发挥多学科集成优势。由于研究对象涉及多个领域,文化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从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生态文明等不同研究视角共同审视。我们要整合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文化研究方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解释路径,推动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等实现创新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牛乐耕
奋进新征程,不忘来时路。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大道上,让我们向千千万万的老兵们学习、致敬,凝聚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勇毅前行。[详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实好改革举措,必须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强干部队伍,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详细]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详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组织部门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凝结着党和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跨军地改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着眼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详细]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内在要求以制度建设为主[详细]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对于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汇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国的强大支持和粤港澳大湾区广阔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来的香港将更加光彩夺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