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编者按:
近年来,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面对如此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创新应该如何推动呢?
轻理论⑤: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栏目编辑:李士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新论断赋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的历史定位。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及其研发机构完成和参与了大多数的技术发明和创新,特别是面向广泛市场需求的创新。企业最了解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在哪里。它们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和盈利而努力创新,不是简单地为了生产新知识而创新。企业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阶段,为了补短板和盈利而更加重视引进技术和设备,这无可厚非。国家应在贷款、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政策支持,而不一定是直接向企业投入科研经费。当然,企业须深化改革,真正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大的、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有效吸纳顶尖创新人才,成就创新业绩。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创新,特别需要首创精神。而首创往往意味着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是失误。如何鼓励干部勇于创新,《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这一机制的最大亮点就是“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当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创新文化提供的丰富财富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创新的制度有待完善,人们创新潜力和个性还有待开发,创新的管理有待强化。因此,我们需要从创新的政策、体制、人文精神、物质环境、服务支持体系等方面培育,使其成为创新精神、创新行为、创新成果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