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

2024-05-1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钟自炜

  钟自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就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福建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的实践探索,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编者

  东海之畔,福建省连江县下宫镇江湾村,一幅繁荣的海洋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跟随渔民郑永华忙碌的脚步,只见蔚蓝海面上,色彩鲜艳的新型环保塑胶浮球整齐排列。浮球之下,上个月投下的鲍鱼苗正迅速生长。作为“中国鲍鱼之乡”,2023年连江县鲍鱼产量5.66万吨、产值47.66亿元。

  海洋是“蓝色粮仓”,养殖产业正从近海挺进深远海。自码头乘船出发,20多分钟后便可抵达鲍鱼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平台所处的海域水深约35米,年养殖45吨鲍鱼。平台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这里水质更好、海水交换量更大,鲍鱼成活率增加10%,产量增加近两成。”

  “一粒鲍”的养殖,折射出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的生动实践。

  践行大食物观,就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山海资源是福建的独特优势所在。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拥有大小海湾125个,蕴藏着丰饶的海洋物产,这是建设“蓝色粮仓”的坚实底气。

  把水产搞上去,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发展深海养殖,要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比如,连江积极通过科技创新培育高优种苗,本地企业自主培育的绿盘鲍,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出肉率也比传统鲍鱼高,更容易突破资源条件限制,实现丰产丰收。实践表明,以科技赋能产业、资源,兼顾数量与质量,强化食物供给能力,才能不断创造发展增量。

  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应坚持市场导向,全链条打造高质量的农业产业体系。过去,连江渔业重养殖和捕捞,轻加工与销售,如今,水产品精深加工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厂房内,鲍鱼经过去壳清洗、盐磨蒸煮、速冻保质等数十道工序,完成从鲜销到即食的蜕变;利用生物酶解技术,企业开发出新产品,打开市场新空间。从单一农业生产过程,到多途径开发拓展食物资源,再到不断延展产业链条,正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连江鲍鱼、宁德大黄鱼、漳州牡蛎、福清对虾……福建的“海洋牧歌”越唱越响亮,“蓝色粮仓”日益殷实。着眼未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有效衔接,走好特色路、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一定能让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促进产业向“新”而“兴”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详细]

    05-14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详细]

    05-14 10-05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关注效应”成为“发展动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又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促进文旅共赢、产业共融,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详细]

    05-10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成本降下来 效率提上去

    推进“公转铁”,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做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联则联”。聚焦问题、打通堵点,在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必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详细]

    05-08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创新活力

    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主体才更有动力去从事创造创新活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详细]

    05-08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跨区域的显著特征,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新机遇,运用数[详细]

    05-07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要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详细]

    05-07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增强政治定力摆在突出位置

    在本次党纪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增强政治定力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躬身实践,在深学、细照、笃行中不断巩固自身党性修养,以砥柱中流、坚如磐石的心态和定力奔赴新征程、开创新胜利。[详细]

    05-06 10-05 学习时报 分享
  • 推动交流互鉴,丰富文明色彩

    以文明交流交融破除“文明冲突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必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04-30 14-04 人民日报 分享
  •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把握“大与小”,平衡“快与慢”,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治理的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抓好城[详细]

    04-29 16-04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