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徐玖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近年来,数智技术不断突破、快速迭代,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空间的开辟,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逐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天,数智时代的一些重要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文旅行业。数字技术赋能的文旅产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重点产业。我们在鼓励文旅业态创新、倡导文旅价值创造的同时,也须警惕旅游泡沫、注重文化内核。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采用、新业态的选择,都必须建立在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数智技术赋能下,实现了深度融合的文旅产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催生出新业态。
从供给侧来看,数智技术丰富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就旅游来看,传统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为观光旅游服务的,随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逐步发展为体验式旅游,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借助视觉、沉浸、生成等数智技术,景区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故事线索,打造景区独有的、在地性的主题IP,设计集主题性、人文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场景空间、互动环节,让文化和旅游借助数智技术实现了更好的融合。具体来看,一是视觉技术驱动文旅产品创新。文化场所和旅游地在原有IP文化和市场影响力的基础上,采用激光投影、激光互动、前景纱屏、3D动画灯光等多项光影视觉技术,以及智能机械、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新IP、提供旅游新场景。比如,清明上河园的“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武汉的“夜上黄鹤楼”等项目,都是利用现代科技将传统文化变得时尚有趣。二是沉浸技术丰富文旅体验。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沉浸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进行智慧化再造,打造文化和旅游展示、体验、互动的新空间,让文旅资源得以多维、立体呈现,改变大众参观、游览的传统路径,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体验。比如敦煌研究院的AR眼镜导览、厦门鼓浪屿的“鼓浪屿元宇宙”小程序等,通过物理映射带游客穿越千年时空,给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三是生成技术创设独特文旅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视频生成技术,通过文本输入快速产生视频,无论是场景还是细节都能呈现出与实景相仿的效果。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可以利用这一技术,结合具体实际创设独特的资源,形成具有品牌价值的文旅产品,比如广西的虚拟数字人“刘三姐”、滕王阁的AI数字人“王勃”等,可让游客在互动中体验独特文旅资源的魅力。
从需求侧来看,数智技术让文旅活动更为便捷。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智技术可以为大众提供贯穿文旅活动的全流程个性化服务。在开展文旅活动前,人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攻略助手,通过聚合全网优质信息,检索到高质量且精准的场所和目的地攻略。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动态的个性化的行程设计,并灵活组合目的地产品,获得更好的自由行体验。在文旅活动进行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文旅虚拟数字人智慧导览。这种“智慧导游”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学习模拟人类语言,并联系上下语境进行推理,提升服务的自动化、精准度和交互性。在文旅活动结束后,人们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使照片、视频等素材自动生成旅拍、Vlog大片,并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数智技术开辟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境界,既表现在打造文旅行业新业态上,还体现在赋予文旅活动新价值上。一是更有效地提高自身认知。随着数智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前难以呈现的视听效果和现场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轻松实现,为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获取知识、享受文化提供了便利。比如,红色旅游景区通过沉浸技术打造的红色“穿越”之旅,能够让游客切身体验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二是具有更好的情绪体验。文旅活动能够满足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美好的心理需求,数智技术为文旅活动插上智慧“翅膀”,通过多样化的场景氛围营造和产品业态创新,让大众在沉浸体验中纾解情绪,可以获得更好的情绪体验,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需求。三是得到个性化满足。数智技术可以简化人们文旅活动的过程,帮助用户获得个性化的出行建议和定制化的文旅服务,使大众在文旅活动全过程中的休闲、社交、疗愈等需求都得到个性化满足。
(作者为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牛乐耕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详细]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详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又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促进文旅共赢、产业共融,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详细]
推进“公转铁”,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做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联则联”。聚焦问题、打通堵点,在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必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详细]
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主体才更有动力去从事创造创新活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跨区域的显著特征,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新机遇,运用数[详细]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要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详细]
在本次党纪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增强政治定力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躬身实践,在深学、细照、笃行中不断巩固自身党性修养,以砥柱中流、坚如磐石的心态和定力奔赴新征程、开创新胜利。[详细]
以文明交流交融破除“文明冲突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必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把握“大与小”,平衡“快与慢”,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治理的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抓好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