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从历史看奢靡之害

2016-05-04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刘余莉

刘余莉

  从历史上看,如果在位者不能率先避免奢侈之风,克制自己的私欲,就会导致礼教不行,上行下效。

  《群书治要.墨子》上说:“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欲无乱,不可得。”富贵的人铺张浪费,贫困的人受冻挨饿,两极分化很严重,这时候还想保持天下不乱,这是不可能的事。墨子说:“君诚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国君如果真想让天下太平,真的是厌恶天下混乱,那么在生活饮食上就不能够不节俭。

  《群书治要.管子》也论述了奢靡之害的严重性:以前圣君制造车船,是为了方便百姓办事。而今天的君主制造车船就不同了,车船的完备、坚固、轻巧、便利都具备了,却仍向百姓横征暴敛,用彩色刺绣装饰车辆,用精雕细刻装饰舟船。于是女子放弃了纺织而去学习刺绣施彩,男子放弃耕种而去学习雕刻。因为没有人纺织耕种,导致百姓受冻、挨饿。

  君主制造车船如此华美,左右亲近的臣子也都纷纷仿效。而百姓饥寒交迫,才去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的事多了,刑罚就愈来愈苛刻,刑罚愈来愈苛刻,国家就会动乱。国君真正想使天下太平,憎恶天下混乱,那么在车船的节俭方面就不能不审慎。古代制造车船的奢侈与现代有异曲同工之处。现代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车,但是在制造轿车方面也是越来越奢侈豪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大气的污染,但人们为了攀比和虚荣,还都在纷纷竞奢斗富。

  管子进一步分析说,当一个国家有了奢侈的风气时,它的花费就会增多。“用费则民贫”,花费很多,老百姓就会贫穷,没有钱财。现在的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奢侈的生活方式,必须依靠借债来维持。他们借债已经借到第二代、第三代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根源在于自私自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连子孙后代的利益都不予考虑。“民贫则奸智生”,一些人已经习惯于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因为由奢返俭难,没有钱财花费就会很难熬,所以就会产生奸智的念头;“奸智生则邪巧作”,结果邪巧的做法也就出来了。可见“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奸邪的行为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有人匮乏不足;而匮乏不足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过着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奸邪欺诈的行为,就要从提倡节俭、遏制奢靡之风开始,这是国家和每一个家庭的当务之急。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也记载了孔子和鲁哀公关于当时的国君为什么不能修明礼教的对话。当时的国君之所以不能成功地推行礼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自己不能像古圣先贤那样厉行节约,反而过着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的生活。

  鲁哀公问孔子:“请问什么是大礼?为什么您一谈到礼就那么样地尊崇呢?”孔子回答说:“百姓之所以能够正常生活,礼是最重要的。没有礼就无法按照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祭祀天地神灵;没有礼,就无法区别君臣、上下、长幼的秩序;没有礼,就无法区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君王对此非常重视,带头恭敬奉行,然后以自己率先做出来的样子来教化百姓,使他们都能顺礼而行。他们怎么做的?他们居住的是简易低矮的房屋,穿戴节俭的衣服饰物,乘坐的马车也不加雕饰,使用的器物也不是精雕细刻的,饮食不讲求美味,心里也没有过分的奢望,使自己与万民百姓有福同享。古代的贤君是这样恭敬行礼的!”

  哀公又问:“当今的君王,为什么不能这样去做呢?”孔子说:“当今的君王追求利益,贪得无厌,荒淫无道,奢侈无度,懒惰怠慢,游手好闲,一味地搜刮百姓的钱财来满足自己的贪心,使百姓抱怨朝廷;违背众人的意愿,去征讨政治清明的国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任意使用暴虐严酷的刑罚诛杀人民,而不依据正常的法度。从前的君王治理和役使百姓是按着前述的做法去做的,而现在的君王则是按照后面的做法。可见,当今的君王不懂得修明礼教了。”

  因此,是在位者不能率先避免奢侈之风,要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才导致礼教不行,上行下效。《群书治要.汉书》中也讲:“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太平盛世之所以不能复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位者不能克服自己的私欲,依据治国的常理常法来要求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古圣先贤的教诲,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是国家兴衰成败的根源所在。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