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国际军事

文化自信助推一带一路

2017-09-14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

  作者: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谢丹

  “一带一路”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与文化纽带的宏伟构想,它不仅是国际商贸路线,更是国际文化对话、传播与交流之路。文化自信是“一带一路”的助推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道主,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更应该满怀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上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助推世界多种文化的交融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当今的“一带一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音符一直在鸣奏回响,中华文化的优良基因让“一带一路”具有中国气质,使我们成为了“最有理由自信”的民族和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源于红色革命文化,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精神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提升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底气和自信,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厚重的文化软实力。从古代起,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后,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古往今来的交流与交往中,世界文明加速了演进的历程,中华文明也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国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让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国文化,被中华灿烂的文明所吸引和折服。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还来源于它的兼容并蓄,来源于它的强大融合力。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也带回了世界各国的丰富文明。古代的人们在交流中展现出来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成为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扎实根基。今天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形成的新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示于人前的新形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科学前瞻性和历史包容性,体现了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的红色革命文化,还是融合精华的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中华儿女们在“一带一路”上提升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动力。

  提升践行文化自信的能力

  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心态或态度,它更应体现在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应该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文化先行的积极作用。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我们需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不仅怀有自信和热情,还要具有践行文化自信的能力,从而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中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首先,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建立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民族自豪感,是践行文化自信的根基。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和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此外,了解中国当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能让我们认识并坚信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也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人才作为当代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实践“一带一路”的中坚力量,要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国情的研习作为自身发展的一大要素。有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和对我国国情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真正担负起“一带一路”建设的使命。

  其次,践行文化自信就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内动力。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1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从文化传播着手,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对中国的误解,从而能够愿意亲近并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提供内部动机和内部动力,才能使这些合作自发自觉、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带一路”的建设者要能用其他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再其次,践行文化自信应建立在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历史与特点,准确、正确感知世界不同文明的基础上。准确感知才能逐步理解差异,并认识不同文化共存的合理性。“一带一路”上包含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幼发拉底文明乃至雅典文明,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精华。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了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氛围,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立利益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设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孔子学院推出了旨在帮助中国人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培训项目,体现出“亲、诚、惠、容”的办学理念。“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更多能说他国语言、了解他国国情的人才。

  (本文系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