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以实事求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大家谈”2

2018-01-29来源:大众网作者:刘本森

  编者按: 

  近年来,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重新评价”“人性论”等幌子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从学术领域借助新媒体向网络传播,这些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严重错误,对缺乏政治鉴别力的普通网友迷惑性很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当中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为此,大众网理论之光网特别推出“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大家谈”,邀请理论专家、学者撰文批驳,以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错误,帮助人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澄清思想认识,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

  以实事求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大家谈”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披着“还原历史”“揭示真相”等学术外衣,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模仿历史研究者的手法,捏造事实、以偏概全、歪曲历史,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比如,有一篇很火的帖子《国军52军浴血诺曼底,中国终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说是1942年诺曼底登陆时,有来自中国的国民党52军,他们表现出色,极大地帮助了盟军从而打动了丘吉尔,于是中国得以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该文声称系“根据美国最新解密的二战档案”,经作者辗转数地查资料、采访当事人后,才最终完成。这篇文章在网上传播广泛、获赞良多,但是在专业的研究者看来,却错讹连篇、编造明显,属于典型的篡改历史。尽管已有学者进行揭露,指出1942年52军一直驻扎在云南,中国军队从未参加过诺曼底登陆,但揭露文章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不够大,无法消除该文造成的影响。

  上述编造历史的手法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惯用的手段之一。对待历史虚无主义,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全面、客观、发展地呈现历史的全貌。傅斯年曾经说:“历史研究应该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是说历史研究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是历史研究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回击。

  一、历史虚无主义及其主要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起源于19—20世纪之交的西方。它否认普遍永恒的正确原则的存在,以虚无主义历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20世纪20—3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通常指的是“不加分析地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思想倾向或社会思潮,是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冯契:《中国哲学大辞典》)。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表现活跃,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成果,以博人眼球为目的的各种怪论层出不穷。在这些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攻击、丑化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领导。例如,抹黑毛泽东,抓住毛泽东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大做文章,片面地、静态地看问题,从而得出了负面的认识。这种手法能够欺骗一部分群众,但更多人却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另一个是一种更隐蔽的手段,即过度“美化”导致失真。这表现最突出的是“抗日神剧”。有人将抗日神剧归纳为“四化”:“游戏战争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这些“抗日神剧”,把敌军塑造得过于弱智,这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更是对抗日英烈的不敬。这种“美化”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也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且负面影响更大、危害更甚。

  以笔者所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广泛的揭批之下,传统的丑化和抹黑等手段已经失去了市场,但是过度“美化”这一种以更隐蔽的手段活跃在新媒体的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历史观错误

  在历史学研究者看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目前来看,其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观点先行,热衷于通过“翻案”“细节”搏出位。“史”者,执中也。历史学者的研究应该是通过全面占有材料,形成认识,进而得出观点。历史虚无主义者观念先行、然后去寻找史料来证明的做法,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批判。明代大儒朱熹就曾批评“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这种做法。历史虚无主义者怀着“翻案”的心态,希望标新立异,更有个别人别有用心,他们提出一个骇人听闻的说法,然后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革命能证明自己的只言片语。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捏造事实,史料基础薄弱,使用史料片面。史料是历史研究的直接前提,对史料的占有何使用必须全面、确证。历史虚无主义者大多缺乏对这些专门学问系统、全面的训练与了解。有的研究者甚至轻视对史料的辨伪和充分占有,或仅凭一些表面的历史事实就大胆立论,或随意根据一点历史资料就大胆评论,或精心挑选某些片面的不具有整体性和代表性的历史细节对历史进行歪曲,更有甚者以假设、臆测抽象推演历史事件,把历史事实当作依赖语言描述而存在的事物。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者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倒放电影”,缺乏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根据已知的历史结局,动辄提出中国近现代史应该如何如何,应该早日近代化,应该抛弃革命,将历史与现实做简单的比附,这些都是“倒放电影”的事后诸葛亮。殊不知近代化、革命与改良,正是经过历史的选择才走通的。这些人丧失了基本的历史科学立场。他们根据现实或个人的需要任意裁剪历史,按照现实或个人的要求任意改造历史。

  三、实事求是地开展历史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在新媒体上传播广泛,有较为广泛的市场,一方面是有些人标新立异,乃至别有用心推波助澜;另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渴望更多的了解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共党史的问题。目前,我们组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揭批,更多是一种被动的应对。这种被动的应对无法把握主动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者,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要善于使用马克思主要唯物史观,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展开研究,做到“不溢美”“不增恶”,实事求是地将历史的原貌呈现出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占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历史研究曾经出现过问题。例如在革命领袖的问题上,我们对成绩讲得多,溢美之词讲得多,对错误讲得少甚至不讲。这就导致在普通群众看来,革命领袖们都是“高”“大”“全”的形象。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时代,资料获取便捷、观点传播迅速,有些人发现一丁点新奇的东西便无限放大,这就导致了抹黑和丑化革命领袖的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对此,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实事求是地全面呈现革命领袖的历史。正如2013年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的,“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实事求是地呈现革命领袖的功过,是历史研究者应有的科学态度。

  再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精诚合作,在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的抗战,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一战争过程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某些“抗日神剧”强调敌军弱智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这是对历史的遗忘和背叛,这也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要突出国共两党抗战的艰苦卓绝,要呈现日寇的凶残狡猾,要讲明国共两党抗日主张和手段的不同,实事求是地呈现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和民族的惨痛、全民族巨大牺牲、胜利的伟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历史虚无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它违背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违背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揭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好方式,就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历史学者要敢于发声,“不溢美”“不增恶”,全面、客观、辩证地呈现真实的历史。这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回击。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刘本森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