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基层理论宣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

2017-09-22来源:《理论学习》作者:

  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将创新理念融入宣讲工作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

  一、正确认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体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理论宣讲作为党的理论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基层的重视。面临新的形势任务,积极推进基层理论宣讲的深入开展,探索新形式,拓展新渠道,集聚强大正能量,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对照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要求,基层宣讲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理论宣讲内容与基层群众需求契合度不够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基层群众有许多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解释和回答,但理论宣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往往不能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对基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思想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不善于见微知著,不能进行理性分析,因此,往往找不准理论宣讲的切入点。基层理论工作者感到,要加强对理论宣教工作的认识,树立理论宣教工作依靠群众、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将理论宣教工作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使党的理论在基层得到全方位宣传普及。

  2、理论宣讲工作感染力、吸引力不够强。在基层理论宣讲实践中,往往注重传统的“我讲”“你听”,讲座、报告会等传统宣讲方式相对普遍,新媒体、微视频、沙盘推演、现场教学等宣讲载体应用少,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强。有基层群众反映,有的宣讲员讲理论就是照本宣科,像老和尚念经,概念化的东西较多,群众语言运用不好,缺乏鲜活的事例,比较机械枯燥,听众难以入心入耳。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理论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现实生活处境和群众关注热点等方面的差异,在内容详略、材料取舍、表述方式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加以区别。

  3、理论宣讲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撑平台。调查发现,基层单位在宣讲阵地的建设和运用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个别街道、社区宣讲阵地相对欠缺,只有单位会议室或报告厅等一般性场所,影响了宣讲活动的组织开展。理论宣教基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风筝都大讲堂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和不规范的问题,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离工作要求相距较远。有基层群众表示,现有的宣讲工作阵地,数量较少,离群众较远,群众参与不便,亟需搭建一批群众身边或者基于新媒体的新型阵地。

  4、基层缺乏高素质的理论宣讲人才。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区级高层次宣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党史办、区教育局等部门,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员不多。理论专家联系街道、部门、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少社区党委反映,理论宣讲工作难以请到高层次的老师。特别是大多数单位的宣讲骨干以兼职人员为主,部分街道理论宣讲团虽然吸纳了一些百姓宣讲员及社区志愿者,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宣讲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5、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经费保障不足。在调研中,有些同志反映,经费保障不足,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书籍配备难以保证。现在的理论产品大多都是付费的,免费的很少,像《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样的理论书籍,只能是在机关“小范围”赠阅,难以覆盖到大部分理论宣讲员和基层群众。二是师资补助难以落实。宣传部门组织宣讲专家、宣讲骨干到基层单位宣讲时,受资金限额和财务纪律等因素制约,很难为他们提供交通、餐饮等方面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讲积极性,亟需从上级层面出台相关文件,作为依据,便于基层落实相关补助保障政策。

  二、潍坊市奎文区基层理论宣讲的主要做法

  奎文区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打造了以“五个一”为内容的“理论政策宣讲直通车”品牌,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零距离”接触。

  1、建设一批基层理论宣讲阵地,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广覆盖、多功能的宣讲阵地,扩大宣讲的辐射力。一是加强宣讲基地建设。按照“五个有”标准,推进理论宣教基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区建有省级理论宣教基地1处,市级理论宣教基地6处。同时,推动街道、区直部门和社区分别建立风筝都大讲堂,进一步加强风筝都大讲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建设“鸢都晴雨百姓茶社”。在社区层面建立3个“鸢都晴雨·百姓茶社”,在环境设置上力求轻松舒适,选聘热心群众担任“社员”,邀请领导干部、理论专家、编辑记者担任“理论顾问”,定期开展“民情大家谈”、“理论面对面”等活动,在喝茶聊天中开展理论宣讲。三是建设“奎文阁”三级讲堂。在区一级设立“奎文阁讲堂”,在街道和部门分别设立奎文阁大讲堂分坛和“局长讲坛”,在社区设立“社区大讲堂”,定期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

  2、建好一支宣讲队伍,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积极统筹体制内外资源,打造层次丰富、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百姓宣讲队伍。一是做大“外围层”。加强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沟通合作,引入“最强外脑”。近年来,先后邀请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山东省委党校等高等院校的12名理论专家担任“特约辅导员”,围绕全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社会治理系统化品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课题进行“把脉会诊”,开展“定向辅导”。二是做优“核心层”。整合党校、社科、各单位党务工作者等体制内资源,充实提高全区理论辅导员队伍。经过各级层层选拔、推荐,全区已初步建立起三级理论宣讲员队伍,总人数达到127人,其中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有43人。立足于培育社区群众身边的“宣讲专家”,从上级理论专家、区级宣讲团成员、百姓宣讲团骨干中选聘45名同志,担任社区理论辅导顾问,联系包靠67个社区,发挥社区理论“智库”作用。相关经验做法在省委宣传部《宣传信息》工作简报第22期刊发推介。三是做强“基础层”。从党校教师、社科骨干、党务工作者、青年干部、社区干部、先模人物、优秀志愿者中选拔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同志建立核心百姓宣讲员队伍,总数为150余人。注重培育挖掘群众身边的“草根名嘴”,这些“名嘴”活跃在大街小巷,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深受百姓喜爱。

  3、每年组织一次百姓巡回宣讲,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把开展百姓巡回宣讲活动作为推进理论大众化的有效载体,每年组织开展“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活动,持续打造百姓宣讲品牌。一是在选题上突出基层需求。通过基层单位上报宣讲专题、开展调研座谈、邀请专家骨干进行分析论证等方式,对基层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研究,制作下发包含30个学习专题的理论学习“菜单”,开设8218995理论学习服务热线,基层单位可以根据理论需求进行“点单”,由理论辅导员进行“配菜”,实现理论辅导的“供需”对接。二是在形式上突出“面对面”。将骨干宣讲员灵活组合为“理论好声音”宣讲团、政策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把讲堂搬到街头巷尾、学校课堂、公园广场、社区楼栋,开展小型化、院落式、一对一宣讲,说百姓话、拉百姓理,在面对面、心贴心的互动交流中把理论政策讲“实”、讲“透”。三是在运作上突出制度化。建立了过程管理、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经费保障、效果反馈等一系列机制,确保宣讲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4、创作一场理论好声音宣讲秀,解决好“难理解”的问题。从载体创新入手,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使奎文的理论宣讲工作颇接地气。一是精心谋划排节目。加强与区文化部门、文联等单位的沟通合作,组织创作、提升一批具有理论教育功能的三句半、相声、小品、舞蹈、歌曲、朗诵、情景剧等理论文艺节目,丰富理论宣讲载体。二是选好时机演节目。结合社区群众文化展演、“三下乡”、百姓巡回宣讲等时机,做好展演工作,在给广大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党的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强化保障用节目。建立理论文艺节目库,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这些节目用起来。同时,积极推荐优秀理论文艺节目纳入全区文化惠民工程和各类文化奖项评选,保持基层创作的热情,推动理论文艺创作良性发展。

  5、搭建一个理论宣讲微平台,解决好“跟得上”的问题。主动“上网”“触网”,探索“新媒体+理论宣讲”模式,让理论宣讲“触手可得”。一是搭建“奎文理论”微平台。新建“奎文理论”微信公众号,整合“奎文发布”政务新媒体矩阵资源,试点推出“15分钟微课”、“百姓宣讲员”展示、理论微故事征集等“理论微栏目”,定期推送优秀理论文章、理论书籍提供学习参考。二是探索理论宣讲“线上线下”工作模式。组织宣讲员积极利用山东宣讲网、“宣讲时间”轻快APP手机平台、“潍宣在线”微信公众号、《潍坊宣传》期刊等省市级平台,加强理论宣讲工作学习。在理论微平台开设宣讲场景化板块,进行数字化转换,在理论驿站、居民楼栋、文化广场等场所提供二维码扫描,让群众方便快捷学习理论知识。三是开辟《社区报》理论宣讲新载体。由区委宣传部牵头,以街道为主体,与市级报刊《潍坊晚报》联合,出版发行《奎文社区报》,开辟理论宣讲新阵地,每街道每周刊发一期,每期8版,发行2万份,免费赠阅社区群众。

  三、搞好基层宣讲需重点把握的几个原则

  1、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宣讲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内容选取上要特别突出四个方面:一是事关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干部群众,这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等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思想理论领域的深层问题。思想领域的这类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四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工作中,要严把政治关,宣讲人员在开展理论宣讲时,要准确领会精神、吃透精髓要义,不讲偏不讲歪、不走形不变样、不随意阐释、不过度解读,做到全面准确。

  2、必须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百姓讲,讲的头头是道,百姓听,听的有滋有味。同样的内容,话由谁说,效果截然不同。对于基层理论宣讲而言,“谁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比“讲什么”更为重要。在理论宣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支来自群众、训练有素并能植根基层、接地气的宣讲人才队伍。基层群众一旦成为宣讲主体,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以奎文区为例,奎文区通过挖掘百姓宣讲员、百姓茶社社员等“草根名嘴”把党员干部、志愿者、离退休老人、居民代表、才艺达人等都动员起来,让他们参与到理论宣讲的每一个过程,把宣讲对象变成宣讲主体。这些特殊的宣讲员根在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熟悉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的宣讲群众喜欢,增加了亲和力,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必须拓宽宣讲阵地创新宣讲形式。当前,传统的宣讲阵地面临着辐射范围小、群众参与度低、功能失效等问题,亟需搭建群众身边的新的理论阵地,满足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需求。我们认为,理论阵地建设的最高标准就是:基层群众在哪里,我们的理论宣讲阵地就要建设到哪里。做好新时期的理论宣讲工作,形式创新是必然选择,关键是要解决吸引力、感染力的问题。要坚持以群众喜好为导向,坚决抛弃传统的“满堂灌”做法,不受宣讲地点限制,不受听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讲政策”和“演文艺”结合起来,多采取“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强大的“磁场”,吸引群众自觉参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宣传实效。

  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最大限度地贴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腐败现象、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收入差距等问题,都需要运用科学理论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疑释惑。省委讲师团孔繁轲团长也曾经指出,就理论宣讲而言,如何让复杂高深的理论通俗易懂,实现“民用”,关键在于6个字:实际、生活、群众。基层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宣传。关键一点就是要按照群众的需求去讲,才能让群众得到满足。对于老百姓来讲,他们关心的始终是“茶米油盐酱醋”等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理论宣讲工作不能空对空,要把宣讲理论政策与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起来,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真正做到理论惠民。

  5、必须坚持统筹体制内外资源。现在,中央、省、市对理论宣讲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理论宣讲任务也越来越重。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既要将上级的“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在“自选动作”上求创新,有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怎么办?必须坚持内外联动,借助外脑、外力,形成理论宣讲工作的大格局。奎文区多方整合宣教资源,建立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一是专家讲理论。广泛联系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担任“特约辅导员”开展“定向辅导”。积极邀请潍坊市宣讲专家库成员,深入省市级理论宣教基地、风筝都大讲堂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全会精神、省市党代会精神等宣讲活动。二是干部讲政策。有效整合区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区委党校、区社科联等宣教资源,并发挥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宣传委员的作用,组建专业理论辅导队伍。三是百姓讲故事。在全区组织开展“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活动,选拔优秀百姓宣讲员到省市参加比赛,深入基层巡回宣讲,群众参与度高,反响非常好。

  四、基层理论宣讲创新的路径建议

  理论宣讲是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阶段性工作任务,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突出宣讲机制创新、宣讲主体创新、宣讲主题创新、宣讲平台创新、宣讲形式创新等方面,密切结合党的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通理论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基层理论宣讲要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推动实现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工作指导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由业务工作向中心工作转变。基层的理论宣讲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自觉把理论宣讲的内容放在省市区大盘子中统筹考虑,主动承接重要任务、重点工作,真正做到有作为、有地位。二是实现从过于依赖体制内资源力量向统筹体制内外资源力量转变。基层群众人多、面广,要实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全覆盖,紧紧依靠体制内资源和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体制外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借助外脑、外力,构建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宣讲骨干队伍,长期活跃在群众身边,形成宣讲工作大格局。三是实现由站在上面向深入基层转变。基层理论宣讲是理论宣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着力点在基层,直接面向百姓群众。理论需求需要在群众中把握,宣讲素材需要到群众中收集,宣讲效果来源于群众评价。要进一步优化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社会环境。在资金保障上有重点倾斜,可以设立专项经费,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在理论书籍、音响资料等理论产品上予以免费或赠阅。

  2、基层理论宣讲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契合基层群众需求,突出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理论工作要接地气、受欢迎、适销对路,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首先要对理论宣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知识宣传,满足于完成任务,要使宣传内容更有说服力。要针对解决群众关心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做出理论的回应和政策的解读,不仅让老百姓听的懂,更要让他们能够用得上。要坚持从大众的理论需求出发,把握时代特点,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清新朴实的文风,宣传理论、引导舆论,为群众解疑释惑。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努力满足群众的理论新需求、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有亲切感、认同感,并外化为自觉行为。

  3、基层理论宣讲既要构建一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讲骨干队伍,又要发挥基层“草根名嘴”等群众宣讲员的作用。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建好宣讲队伍是关键。近年来,省、市委讲师团提出“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的宣讲队伍建设路径,具有积极的分类指导意义,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要善于借助外力,打造一支特邀专家队伍。加强与国内知名学者,省市级宣讲专家的衔接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高层专家队伍。二是整合资源,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理论辅导员”队伍。整合党校、社科、区直党委部门等体制内资源,充实全区理论辅导员队伍,贴近基层理论宣讲需求,常态化面向各街道、部门和社区开展政策指导、理论宣讲等服务。三是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草根”宣讲队伍。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对上邀请、基层推荐、分类遴选等方式,从党员干部、创业青年、五老人员、社会组织负责人、草根名嘴等不同职业和群体中选聘百姓宣讲员,采取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的宣讲。

  4、基层理论宣讲要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宣讲平台,拓宽理论宣讲工作覆盖面。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一是巩固提升传统阵地。要充分发挥理论宣教基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风筝都大讲堂等宣讲工作主阵地作用。在建设标准上做到有专人、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有机制“五个有”。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将风筝都大讲堂和理论宣教基地打造成基层宣讲的孵化器和示范点,提升风筝都大讲堂和理论宣教基地品牌影响力。二是要积极拓展新阵地。要适应理论宣讲工作互动化、分众化、通俗化要求,努力在社区、小区、企业等搭建一批新平台、微平台,开展理论面对面宣讲,让社区群众“坐得住”、“听得进”。三是要开辟新媒体阵地。基层理论工作者必须把握新媒体规律,主动“触网”,积极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微文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引导基层群众自由、自主、自愿点击观看、下载收藏,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

  5、基层理论宣讲要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宣讲手段,扩大宣讲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要着力在群众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推进宣讲方式创新上下功夫。一是进基层“面对面”宣讲。广泛深入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为主题的“五讲五进”基层宣讲活动,使经常性宣讲持续不断。采取“面对面”和“零距离”方法,进社入户,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解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解决思想疑惑。二是“故事式”宣讲。善于抓取身边典型,收集本地的历史文化、道德模范、凡人善举、最美故事等,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以具体的细节描述传达渲染情绪,让群众从身边典型和朴实故事中领悟意义、感悟正能量。三是小微宣讲。坚持以微课堂为阵地、以微媒体为平台,以微节目为载体,突出宣讲活动小范围、近距离、短时间,把宣讲课堂搬到社区、大院、企业、街巷、校园等基层一线,扩大宣讲覆盖面。四是“文艺式”宣讲。通过排演文艺节目,运用快板、说唱等形式宣讲重大决策部署等,变“单一教育”为“生动说唱”,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和文艺形式宣传普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6、基层理论宣讲要因材施教,采取对象化、分众化、分层次、分领域推动。如果说集中宣讲讲究“面对面”,强调的是覆盖面,那么,分众化宣讲就是“点对点”,要的就是重心下移。一是宣讲对象分众化。要细分受众人群科学宣讲,把宣讲对象划分为党员干部、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军警官兵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群体,各有侧重进行宣讲。二是问题设置分众化。根据宣讲任务,把宣讲内容梳理成不同的要点和关键词,针对不同对象选取不同内容宣讲。三是宣讲主体分众化。让最合适的人宣讲,把话筒、讲台、镜头留给群众,通过百姓宣讲、群众论坛等多种形式,让普通群众投身到基层宣讲中来,让宣讲对象成为最好的宣讲者,实现理论政策百姓讲、大众听。要广泛组织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宣讲,推动党的理论政策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本文为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2016年度社科理论研究课题《基层理论宣讲创新路径探索》(课题编号:jst2016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田秀霞,主要成员:刘建明、董莉娜、郑德阳、董春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