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理论头条

以习近平同志历史观为指导,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大家谈”(3)

2018-02-05来源:大众网作者:赵洪祥

  编者按: 

  近年来,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重新评价”“人性论”等幌子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从学术领域借助新媒体向网络传播,这些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严重错误,对缺乏政治鉴别力的普通网友迷惑性很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当中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为此,大众网理论之光网特别推出“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大家谈”,邀请理论专家、学者撰文批驳,以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错误,帮助人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澄清思想认识,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

  以习近平同志历史观为指导,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大家谈”(3)

  习近平同志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善于从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是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可以看到,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观的流派之一,自身发展历史过程渊源悠久且影响深远。最初“虚无主义(nihil)”命题由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首次引入哲学领域,19世纪虚无主义曾在欧洲盛行,克尔凯郭尔认为人在其存在的过程中,不存在独特性而且也不具有任何意义,只能作为抽象的人来存在,是虚无主义的早期形式。尼采继承了这一观点,在其《权力意志》一书中,将虚无主义定义为:使世界特别是人类生存没有意义、目标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和本质价值。他解释说:“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于目的的回答。”将虚无主义推向了极致,用重估价值的积极虚无主义完成了去价值的消极的虚无主义。后来海德格尔对此又有完善和发展,认为尼采根本没有认识到虚无主义的本质。他认为,“从存在之命运来思考,‘虚无主义’之虚无意味着:根本就没有存在……它被遗忘了”, “存在之历史始于、而且必然始于存在之被遗忘状态”。正是基于虚无主义的这种特点,虚无主义作为西方历史的基本进程同时并且首先是西方历史的法则构成了西方历史的“内在逻辑”。清末民初,历史虚无主义传入中国,此后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忽视,现在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学术研究、日常生活、专业知识分子、普通大众等多个领域日益呈现多种表现形态。他们否定唯物史观,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主张“价值中立”,以“超然的客观主义态度”来评说历史。反对阶级分析方法,彻底背离历史辩证法要求。以历史片段和细节来描述全局,用当今的标准要求历史人物,依靠研究者的主观推断来确定历史人物的心理和言行,混淆历史发展的支流与主流,用碎片化的事实来否定历史发展规律。以个体记忆替代国家民族的整体记忆。对不关心历史研究、不阅读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普通大众有很强的吸引力,进而在虚无主义的话语与大众的历史认知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以娱乐化方式亵渎历史的庄严。把正义而艰辛的中华民族史变成一场非政治化的娱乐闹剧。突破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和价值底线,用荒诞不经遮蔽历史真相,以虚无颓废亵渎崇高悲壮,引导社会形成阴暗消极的心态,破坏民族精神的传承。

  显然,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是巨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历史虚无主义扰乱人们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居心叵测,无中生有,借助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的虚无主义,否定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民族价值和文化价值,抹杀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使是非观与价值观的看待与评价出现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瓦解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历史虚无主义呼应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企图,是“和平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企图把中国引到邪路上去。历史虚无主义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历史虚无主义抓住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挫折和前进中的失误大作文章,本质是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政治威胁。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同志的历史观为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语)。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十九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产生后风靡世界,整个人类社会基本上分为了两部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两种社会制度仍在对立与融合中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下半叶,以苏联和苏东为标志的一些国家和地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结果是苏东剧变和苏联共产党垮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政党政治视域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的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成为我们把它作为反对虚无主义的方法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群众的立场。什么是群众?群众就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有的放矢。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作?就是社会上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就是要来射反对虚无主义这个的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完整的必然的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历史虚无主义为大多数群众所不齿,违背客观,逃避现实,拒绝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照妖镜前会无处遁形。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救亡图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临的崇高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走什么样的道路、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人民进行斗争才能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近代以来自强运动、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在中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方案,都先后在近代中国一一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从近代中国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使受尽屈辱、濒临危亡边缘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向世人彰显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历史虚无主义谬论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都不可能抹杀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事实。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投身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学习历史,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一心不可二用,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左右了我们的头脑,要用我们的实践挤掉历史虚无主义的市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需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把精力投入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我国要同心同德,励精图治,用比发达国家少得多的时间走完他们几百年走过的路,这是速度、规模、广度、深度和难度均超乎寻常的实践。要把精力投入到我国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实践中。面对新的时代,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敌对势力对我们实行阻遏、忧惧、施压,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保持定力、抓住机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有其渊源,表现形式多样,极具危害性,要以习近平同志历史观为指导,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山东省委党校 赵洪祥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