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三个“没有根本改变”

2020-05-2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作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王倩、袁子林

  5月2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黄润秋部长提出,虽然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还需要持续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版。这是对当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的清醒判断。

  一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我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7.2:40.7:52.2,第二产业比重依旧偏高,产业结构仍以重化工为主,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不少阻力。据2019年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国以及金属矿产消费国,约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约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7%,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区域单位国土面积的煤炭消耗量是美国的40多倍。我国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货运为主,2019年约占74%。有关数据显示,就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数据相比,公路货运是铁路货运的13倍。

  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据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的《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尚未达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仍不足一半,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仅为53.1%;七大流域中的五大流域(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和海河)为轻度污染,开展营养状态监测的107个重要湖泊(水库)中有28%的湖泊(水库)处于轻度或中度富营养状态;全国有32.6%的县域面积生态质量为较差和差。

  三是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在制药、化工、造纸等高风险行业企业集聚的沿江、沿河、沿海区域,水环境受体敏感性高,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突出。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大量工业企业沿江河而建,特别是化工园区和重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将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危及饮用水安全。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体系薄弱,重点流域、重要水源地环境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尚不健全。安全生产事件引发的次生环境风险事件也不容忽视。

  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仍需持续努力。要从强化绿色发展机制入手,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布局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淘汰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不断加严环保、能耗等要求。严格控制项目审批,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建设,促进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出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的重大政策。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置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相关指标,继续实施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重点行业治污减排工程,推进全国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在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攻坚。“十四五”期间继续解决一批如农村黑臭水体、重污染天气、农村垃圾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

  我们应在深刻认识三个“没有根本改变”的基础上,决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谋划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