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3-02-21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作者:郭克莎 杨倜龙《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1日11版)

  【专题研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内容

  对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含义,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看法较为一致,认为主要是指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农业、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而深度融合的含义,主要是指产业数字化从点线面向全生态、全产业链渗透和扩散,或者说,由少数大中型实体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向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大多数实体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发展。总体来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本质是:应用新一代数字科技,以价值释放为核心、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促进数字产业提高发展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数字产业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业是依靠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形成的经济活动,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点,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和支撑。根据《“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规模达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19.1%,占GDP比重为7.3%,远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数字产业仍面临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二,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等作用。首先是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数字技术正在重组全球要素、重塑产业形态,成为引领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目前,新一代数字技术处于创新裂变释放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较为成熟,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等技术正从纸面走向实践。数字技术通过提供高端工具和技术、提高信息处理准确性、激发创新行为或动力等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多种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引发了多领域、多层次和系统性的变革。其次是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流通。数字化时代,经过标准化的数据可转化为知识和资源,不仅成为与资本、劳动、技术等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增加了要素种类、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改变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要素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和协调,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是数字平台发挥载体和中介作用。平台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中扮演中介角色。平台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共享和培育产业等功能,使技术、人力、资本和数据等要素全面联通和优化配置,促进服务链、技术链、数据链和资金链上下游更加协同,促进产业关联、产业链延伸,催生新业态,加快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进程。

  第三,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数字经济只有通过实体经济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数字经济两大部分中,数字产业化受制于发展空间,规模和比例的扩大相对缓慢,而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产业数字化则具有巨大的拓展深度和空间。数字经济发展的更大作用在于深入到实体经济中,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比如,数据是数字经济中的核心要素,具有最重要的价值,但数据的价值来源于实体经济,也要作用于实体经济。有价值的数据引领实体经济中物资、技术、资金和人才的配置,通过驱动社会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网络化、共享化、协作化和高效化,改变产业分工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同样,数字技术的价值也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应用和检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只有应用于实体经济才能产生最大价值,并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中彰显功能和作用。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积极作用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论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看,还是从短期和长期发展看,都具有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有利于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在于推进实体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激发实体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加快实体经济转型步伐。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加快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是促进实体企业稳定发展、继续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强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动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本质上是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入应用,将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产生可持续的增长效应。二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全面推进,为数字产业化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带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同时,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相结合,将催生一批以数字技术为引领和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以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绿色环保为代表的新产业增长引擎,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三是支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数字化改造的进程,不仅改进产业技术水平,增加了产品技术含量,而且提高企业发展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将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也有助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支持扩大内需、培养新增长点、稳定经济增速具有重要作用。从促进消费看,产业数字化改造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增加新的消费场景、消费方式和服务种类,扩大了消费意愿,节省了消费时间,可以激发潜在需求,拉动消费增长。从促进投资看,产业数字化改造既拉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又拉动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还拉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扩大投资需求具有多维作用。同时,产业数字化改造改变了很多实体产业的运行性质和特点,降低了远距离贸易的成本,带动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对国内外贸易增长也有很大推动作用。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

  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引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关键环节。应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和动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机制,实施多领域、多部门、多形式联合攻关。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适当向数字核心技术领域倾斜,强化原始数字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重点基础领域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金融支持,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二是加快培育数字化人才。加快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数字化人才,注重激励各类人才在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化人才的培育,既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又要发挥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培育机制,又要发挥第三方的认定、咨询和培训作用;既要走好本土人才自主培育之路,又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既要为人才松绑,做到人才为本,信任善待包容人才,又要落实好主体责任。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体制机制环境。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导向,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据要素领域改革和开放,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规则,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和促进数据市场发展;深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采取积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四是加强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数字经济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更是各国必争的高地。为此,各国均在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并不断加大力度,产业政策范围既包括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也包括支持产业数字化改造。我国从2015年以来实施了推动不同类型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产业政策,目前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评估政策力度,并根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政策的范围、内容和重点,更加注重采用适度而有效的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的功能性和普惠性。

  (作者:郭克莎,系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杨倜龙,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