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3-03-14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 杜传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各种优质生产要素、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建立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对于我国而言,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特征及要求:

  一是有效实现生产要素的协同配置。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通过要素协同产生新的生产力。生产要素的协同配置和应用要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这个根本,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体系各个部门和环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体系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实现产业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三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重点表现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可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提升产业体系的系统聚合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绿色化、低碳化特征更加明显。绿色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成色。

  五是具有高度开放性。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须深度嵌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有效吸纳和聚集全球产业发展和创新要素,不断提高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为形成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经济基础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主体,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既包括区域层面的关联畅通,也包括产业之间的关联畅通。前者有赖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体系,后者则要形成融合、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只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发展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经济循环发展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国际竞争态势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呈现深度融合态势,引发现有产业体系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局面。我国只有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首要任务。现阶段,我国要素比较优势和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产业体系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新动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驱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和动力驱动。

  多方发力协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原材料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融合,强化物流服务与生产制造的无缝对接,借助现代供应链优化制造流程,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提升制造业运行效率;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重点发展规模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利用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技术成果,拓展、延伸和壮大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强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气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运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激活农业科技、资本、技术、创新等要素,有效支撑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极大的成长潜力,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向。我国应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着力构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不断巩固、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加快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应按照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原则,统筹产业体系发展与产业链安全,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我国产业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紧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其次,应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融通协作,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大批专注于产业链特定环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最后,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通过国家级综合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创新链的协调联动,突破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推动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对接协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大力推进我国产业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对大企业而言,要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促进全流程数据贯通,实现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加快数字化赋能,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的应用,逐步走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要加快推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一是增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提升关键产品的自给保障能力;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进行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的供应链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平台化、定制化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做大做强软件产业。三是引导和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的整合共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作者系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