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本期大家谈,我们聚焦这个话题,与读者共同探讨。
——编者
让城市治理更智慧
彭劲松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行政管理难度不小。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必然需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重庆着力打造市级层面的“城市大脑”、区县层面的“实战枢纽”,在镇街层面部署“联勤联动”,形成三级贯通协同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这些举措,打破了“数字烟囱”“数据孤岛”,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明显提升。
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借助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率达到95.6%。实践证明,以数字赋能治理体制机制变革,能够让超大城市治理更智慧高效。
(作者为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让各类人才留得住
楼巍
外来人才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兴业,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笔者工作的浙江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来自辽宁海城市的农村青年姜军,通过杭州市人才认定,成功申请到了人才公寓,房租便宜,生活也便捷。2023年,拱墅区累计兑现生活补贴、租(购)房补贴等政策39525人次、3.56亿元。为各类引进人才提供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购房补贴等服务支持,消除各方面后顾之忧,他们必能为城市发展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高质量推进人才工作,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充分融入城市生活。作为社区工作者,做好服务保障,我们义不容辞。展望未来,为新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住房、托育等全年龄段服务,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定能为建好幸福城市家园凝聚更大合力。
(作者为浙江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党工委书记)
让城市社区更宜居
周欢
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点内容,老旧小区改造既是重要发展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推动共商、共建、共享,方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意见和诉求往往纷繁复杂,改造工作千头万绪。探索小区改造的全周期共商共建机制,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改造前,不妨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居民的急难愁盼,找到“最大公约数”,完善改造方案;改造中,可以诚邀热心居民担当监督员,为质量监管、工期把控多添几双慧眼;改造后,还可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工程验收,优化改造效果。居民多参与,社区工作者多协调,物业服务者多倾听,小区改造会更称心。
让城市社区更宜居,每个人都应是“主人翁”。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盘活社区内低效闲置资源,搭建物业、社区、居民多元治理平台,鼓励居民深度参与,必能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牛乐耕
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精准布局;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与个性中做好“加减法”,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蓬勃涌动。[详细]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未来,以强大的金融有力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需求,支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质的飞跃,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详细]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稳”和“进”的辩证法,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详细]
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详细]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利于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之际,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详细]
今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展现出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大好前景。“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应有之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详细]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越开放,就越主动,越自信。立足西部、着眼全国、联通世界,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定将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详细]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详细]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