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

2024-06-1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浩燃

  李浩燃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

  拓展方式,丰富品类,提升价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增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生动力

  在上海,养猪场可为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污水处理厂能实现绿氢全链条应用,令人开了眼界。

  金山区廊下镇,存栏量达4.5万头的松林楼房规模化生态养猪场,通过沼气处理项目,可将每天生成的数千立方米沼气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甲烷。

  浦东新区合庆镇,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设施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区域内,“制氢—储氢—热电联供”全链条中试应用研究项目近期试运营,将污水的绿色价值“吃干榨尽”。

  打通产业链,脏兮兮、臭烘烘的“废物”,转化成了城市所需、百姓所求的“好物”,垃圾处理等传统产业也开辟出低碳循环经济赛道。这样的转型升级,既为垃圾处置探索新途径,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增添新亮点。

  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垃圾处理曾是不少城市头疼的市政“包袱”。转变思路,“废物”也是“宝物”,“包袱”蕴藏“财富”。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当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挑战,也为创新绿色科技、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供了时代机遇。

  城市治理的难点,往往是撬动产业创新的支点。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每年的建筑垃圾增量依然很大。传统的填埋或露天堆放处理,不仅占地,还容易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新装备,实现混凝土块现场处置。打碎的中骨料可就地用于铺设工地便道,细骨料可制造透水砖、预拌混凝土等20多种再生建材产品。应用新装备、新技术,不仅减少天然砂石开采,让企业垃圾运费下降了2/3,也使武进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约95%。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

  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再生利用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废弃物新型处理技术纷纷涌现,数智化加速赋能。通过细菌在发酵罐里生长繁殖、不停“吃”含碳尾气,合成生物技术能够将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直接转化为生物乙醇及新型饲料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自动化拆解产线,一辆中型报废汽车可在15—30分钟内完成拆解,汽车内钢铁、塑料、橡胶等物料的综合回收率可达90%以上。加大科研力量投入,聚合科研人才资源,激发自主创新潜力,探索形成集多元化技术及产业体系为一体的创新合作模式,就能助力产业蓄积新动能、开辟新蓝海。

  模式创新也有助于产业开辟新领域、塑造新动能。贵州开磷集团改变“资源—废物—排放”的线型物质流动过程,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实现了磷石膏、黄磷炉渣等“三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小到一个企业,大到整个国家,拓展方式,丰富品类,提升价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增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生动力。

  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2亿台,手机废弃量可达4亿部以上,其中蕴藏着大量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在建设“无废城市”的背景下,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7万亿—8万亿元……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学习时间|用好沂蒙精神这个传家宝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攻坚克难、踔厉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大力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沂蒙精神这一丰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详细]

    06-08 16-06 大众网 分享
  •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详细]

    05-29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重在知行合一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每一名党员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也要求我们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善于从中华优秀[详细]

    05-29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服务更贴心,金融更惠企

    金融服务,连着企业经营的“小生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让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微企业的前进动能,更好为经营主体增信心、为经济发展添活力。[详细]

    05-28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必能以各民族大团结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05-28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到位。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详细]

    05-27 15-05 学习时报 分享
  • 扬长避短,不搞“一种模式”

    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精准布局;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与个性中做好“加减法”,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蓬勃涌动。[详细]

    05-23 14-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金融活水滋养新质生产力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未来,以强大的金融有力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需求,支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质的飞跃,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详细]

    05-22 15-05 人民日报 分享
  • 稳中求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稳”和“进”的辩证法,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详细]

    05-22 15-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创新自信

    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详细]

    05-21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