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曹 平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谈到社会治理时强调:“要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不能等出了事才去抓工作,老是当救火队长是不行的。”“救火”指的是等糟糕情形、较坏情况发生后再去处置应对的一种工作方式。化解矛盾问题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能力本领,但若总是事后补救,不仅治理成本高,也会陷入被矛盾追着跑的被动境地。社会治理的智慧,正体现在“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上。
任何矛盾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很多表面上让人猝不及防的偶发事件,如果顺着事件的导火索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是众多“小”因素积累的必然结果。党员干部不当疲于奔命的救火队长,首先要优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能满足于只把手头的、眼前的工作干好,还要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见微知著,就是要善于捕捉事物变化、科学预见形势,做到洞察先机、提前谋划,从“桅杆顶”看到“大量的普遍的东西”,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见微知著并不是“草木皆兵”,而是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的同时,在战术上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不让矛盾碰头叠加、蔓延升级,尽可能减少各种负面影响。
抓源头、抓苗头,才能防范风险发生、矛盾叠加,高效定分止争、为民解忧。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连续多年实现“群众零上访”。当地干部说:“‘零上访’不是说村里没有事儿,而是不等到村民上访,村干部就先上门,把该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和矛盾,应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不断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抓好源头治理,一方面要抓早抓小,防止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另一方面要做好分类处置,下好“绣花”功夫。比如,陕西韩城市把矛盾纠纷分类分级,对微小矛盾或一般矛盾,在村、社区的网格内及时化解;对涉及面较大的矛盾,则由镇(街道)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化解;对重大矛盾纠纷,则由市级领导牵头成立“精专调解”专班研判化解。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地妥善处置,提升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社会治理就能更高效。
只有平常勤跑腿,关键时刻才能不跑断腿。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源头”,也是疏导社会矛盾和协调利益关系的“茬口”。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摸清社会治理的短板在哪里,也才能知道补短板的方法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习书记从不在办公室闲坐”。他骑着自行车下乡,跑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庄,还常常在县城过集时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摆,拉着来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下基层接访,深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平时就要勤到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地方去,走到“背街小巷”去嚼一嚼群众的酸甜苦辣。如此,才能做到对本地区、本单位的短板心中有数,于平常之时多补短板。切忌平时对短板问题选择性忽视,或是抱着侥幸心理捂着拖着,等“小管涌”变成“大塌方”时后悔莫及、措手不及。
古籍《鹖冠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对话:魏文王问扁鹊,他家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原因在于长兄是治病于未发之前,中兄是治病于初起之时,而扁鹊自己则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治病如此,治理亦然。治于未发或初起,方为上策。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只有对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使社会既安定有序又生机勃勃。
责任编辑:牛乐耕
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文经济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推陈出新,这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必然要求。以创新为引领和驱动,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传承,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详细]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总书记深情地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详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详细]
着力铲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土壤,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细化量化,建立起科学精准的“度量衡”,让“差不多”的工作在严格考核中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敷衍了事[详细]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汗水、智慧乃至鲜血和生命,始终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那些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汲取奋[详细]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加突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详细]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刹住‘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要途径,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要露头就打,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时刻防范,决不允许死灰复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