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平台企业发挥作用 提高政务服务质效

2025-07-0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政廷

  刘政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当前,短视频、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各种业态的网络平台蓬勃成长,连接着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随着一些社交媒体、支付平台等网络平台接入并提供政务信息发布、个人社保查询等政务服务功能,原本是单纯经营主体的平台企业也开始承担起某种社会治理功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好阻碍网络平台接入和提供政务服务的深层次问题,助力平台企业更好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高。

  平衡不同利益诉求。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形态,平台企业是一种兼具传统企业组织和市场功能的新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和溢出效应。网络平台连接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提供面向不同群体、跨越地域、具有不同性质的政务服务,能够发挥作为社会治理工具的作用。比如,在微博、短视频等具有社交功能的网络平台上,许多政府机关建立了自己的政务账号,提供信息发布等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对这些政务账号的管理,应该体现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相平衡的要求,既考虑到政务账号的公共属性、助力其发挥好政务服务功能,也体现网络平台自身根据用户需求、商业需要等推送信息的经营逻辑,优化用户体验、保证服务效率。实现这种利益平衡,关键要靠法治,把相关要求转化为网络平台治理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平台企业自身的服务条款、服务规则中,形成法治化的治理框架。

  确保政务服务水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政务服务,特别是将不同类别的政务服务高效集成到一个网络平台之上,使群众需求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得到满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生动体现。无论是政府自己建设、运营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政务服务,还是依托平台企业的网络平台提供政务服务,都要遵守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要求、保护公民权利、保障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准。这意味着,发挥平台企业在提高政务服务质效上的积极作用,相关网络平台在接入并提供政务服务时,就不能被视作单纯的经营主体,不仅要依照民法规则调整与用户的权利义务关系,还要同时遵守行政法上的有关规定,综合运用民法、行政法、社会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依法加强网络平台治理,更好保证政务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量。

  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当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从具体内容来看,它们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政府建立和运营的电子政务平台,明确了相关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有效推动和保障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要看到,在指引、规范由平台企业运营的网络平台接入并提供政务服务方面,有关法律规定还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一些网络平台在接入和提供政务服务时还面临某些障碍和困难,而已经接入并提供政务服务的网络平台则可能承担与自身权益不相匹配的义务和责任,导致提供政务服务的网络平台面临权责失衡问题,降低了更多网络平台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政务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这些堵点痛点难点,需要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提供政务服务的平台企业在这一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边界,为网络平台接入和提供政务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解除其后顾之忧。

  (作者为广州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密切党同[详细]

    07-08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

    即时反馈与延迟满足,照见政绩观,折射新理念,要下“绣花功”。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魄力,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工作实绩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审视和群众评判。[详细]

    07-08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技术演进与就业促进双向奔赴

    无论是蒸汽机车取代马车,还是智能手机淘汰胶片相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技术进步是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魔法师”,推动就业结构不断向更高价值领域迁移。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技术重塑就业市场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构建覆盖全面的职业技能提升系统,定能[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前进方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一定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克服“信息茧房”局限,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

    07-04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进一退”看民生建设

    开展体验式调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不易察觉的槽点、痛点、堵点,推动消除治理盲区,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详细]

    07-04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活态传承激发新活力

    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文经济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推陈出新,这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必然要求。以创新为引领和驱动,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传承,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习近平的青春观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总书记深情地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萌发孕育和价值启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详细]

    07-02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

    着力铲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土壤,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细化量化,建立起科学精准的“度量衡”,让“差不多”的工作在严格考核中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敷衍了事[详细]

    07-02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