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不能“选择性适配”

2025-07-2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谢 军

  谢 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有些干部还存在本位思想,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擦边球、搞选择性执行,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这一针见血指明了政策执行中的重要问题。政策执行是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事关国家治理效能、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杜绝“选择性适配”的心态和行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是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同时,也有个别地方和部门在政策执行环节还不同程度存在“选择性适配”问题,盯着好办的“抢着干”,遇到难办的“绕着走”。有的党员干部执行政策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讨价还价。此类现象,本质上属于工作作风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政策执行中的“选择性适配”问题具有多重表现形式。比如,个别地方和部门执行上级政策专挑“细粮”吃,对好上手、易出政绩的政策“轰油门”式推进,对难啃的“硬骨头”、难接的“烫手山芋”则推来推去,搞击鼓传花;有的在政策执行中只拣“速食”吃,追求短、平、快,对短期内能出新出彩的事“情有独钟”,对需要长期深耕、久久为功的事则总打退堂鼓,缺乏“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眼界胸怀。在政策执行中搞“选择性适配”,不仅损害政策的权威性,更有损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决纠治。

  政策执行中的“选择性适配”问题,说到底是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在作祟。个别地方部门和个人缺乏大局观、全局观,只顾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追求自身政绩打“小算盘”,在挑肥拣瘦中破坏了政策执行的系统性,在推三阻四中影响了政策执行的联动性,让原本科学合理的政策在执行环节走了形、变了样,在推诿扯皮中变成“半拉子工程”。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都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是随意取舍的“选择题”,而是要压茬推进的“必答题”。在政策执行中,决不能以功利心态挑肥拣瘦,不能像市场交易那般算计“性价比”,必须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杜绝只想自己搞选择性落实、只顾表面搞象征性执行。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把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多从大处着眼,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主动对标对表、盘点归整,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如拼图般精准契合。

  当然,强调政策的刚性执行,并不是搞“一刀切”“上下一般粗”,而是要坚持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既要在政策执行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落实;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注重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实效性,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实现政策统一性和执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互利共赢,开放合作谱新篇

    当今世界,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不惧“逆风”“回头浪”,中国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详细]

    07-2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更好发挥长江文化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详细]

    07-23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家风建设与法治建设互促共进

    发挥优良家风的守法促治作用,传承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家风,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法治实践,如旁听法院公开庭审、到基层法律讲堂学习等,感受法律的公正,深化法治认同,推动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详细]

    07-21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丨唱响《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诞生在战火年代,而在新时代,在旋律响起的地方,它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燃爆全场。动人的旋律背后,传颂的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沂蒙山小调》早已突破地域与时代的藩篱,化作一股磅礴的文化[详细]

    07-16 15-07 大众网 分享
  • 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

    发展健康消费,既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为此,要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详细]

    07-1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

    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市场反哺人才培养,这样的正向反馈,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详细]

    07-14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三兔共耳”的文化启示

    不仅是“三兔共耳”。一颗石榴寄寓命运与共,见证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之旅”开启后,石榴传入中国;而今,位于西安市的中国—中亚友谊林的那6棵寓意团结的石榴树欣欣向荣、开花结果。聆听历史,让相知的心越贴越近;传承文化,让合作的手越牵越紧。愿丝路[详细]

    07-14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

    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这项系统工程落实、落细,首先应围绕具有前置意义的基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作出系[详细]

    07-09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攻坚克难既是一种意志品质、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责任担当。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详细]

    07-09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密切党同[详细]

    07-08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