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

2025-07-1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石明明

  石明明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逐渐成为我国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健康消费,既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为此,要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更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消费是人们通过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生态居住等消费形式,对自身生命质量进行维护与提升,包括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消费。

  发展健康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通过不断丰富健康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健康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能够更好提升生活质量、增进长期福祉。发展健康消费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通过购买健康产品和服务,推动从“治病”到“防病”、从“延长寿命”到“提升生命质量”转变,帮助劳动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发展健康消费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能够催生健康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流程、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比如,在农业领域,人民群众对有机、绿色、无添加产品的需求,将引导农业企业加快向生态化、智能化转型;在制造业领域,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的品质追求,将激励企业不断研发新材料、改进和应用新工艺,降低对健康不利的物质资料使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等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费快速发展,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等特点,预防式健康产品、卫生防护用品、家用运动健身器材等各类健康消费市场火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到9万亿元。同时需要看到,健康消费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仍然存在高质量供给不足、健康知识普及不够、消费环境欠佳等问题。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健康消费专项行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10方面重点任务。这些政策措施为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指明了方向。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具体来看,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增加优质健康产品供给。推动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向场景驱动的“产品+技术+服务”生态体系建设转型,鼓励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创新,打造完整的健康产业链条,推动健康与文旅、养老、体育、线上线下零售等多业态多场景融合;引导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健康服务生态系统建设,形成健康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二是发展多层次健康消费市场。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壮大银发经济;加强对年轻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丰富健身运动等消费场景,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时尚休闲运动消费市场等;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差异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务能力。

  三是完善健康消费环境。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事前审评和事后评价机制,引导诚信合规经营;引导企业严格遵守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在获取信息、进行检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事先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费用等清晰告知消费者,营造规范有序的健康消费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

    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市场反哺人才培养,这样的正向反馈,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详细]

    07-14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三兔共耳”的文化启示

    不仅是“三兔共耳”。一颗石榴寄寓命运与共,见证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之旅”开启后,石榴传入中国;而今,位于西安市的中国—中亚友谊林的那6棵寓意团结的石榴树欣欣向荣、开花结果。聆听历史,让相知的心越贴越近;传承文化,让合作的手越牵越紧。愿丝路[详细]

    07-14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

    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这项系统工程落实、落细,首先应围绕具有前置意义的基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作出系[详细]

    07-09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攻坚克难既是一种意志品质、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责任担当。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详细]

    07-09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密切党同[详细]

    07-08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

    即时反馈与延迟满足,照见政绩观,折射新理念,要下“绣花功”。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魄力,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工作实绩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审视和群众评判。[详细]

    07-08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技术演进与就业促进双向奔赴

    无论是蒸汽机车取代马车,还是智能手机淘汰胶片相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技术进步是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魔法师”,推动就业结构不断向更高价值领域迁移。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技术重塑就业市场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构建覆盖全面的职业技能提升系统,定能[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前进方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一定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详细]

    07-07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克服“信息茧房”局限,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

    07-04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进一退”看民生建设

    开展体验式调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不易察觉的槽点、痛点、堵点,推动消除治理盲区,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详细]

    07-04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