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我国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0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黄 华

  黄 华

  应急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平安。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必须将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安全应急产业是关系国家主权安全的基础支撑产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产业。加快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能为国家和人民及时提供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全社会救灾防灾水平,将国家损失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有利于有效应对损害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件,增强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全球各类风险增多以及突发事件处置难度的不断增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对于安全水平的要求持续提升,对风险监测和预警的精准度、及时性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科技含量更高的应急产品和服务给予有力支撑。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安全应急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不仅增强了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也提升了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同时还减少了应急管理过程中人员的伤亡。同时,作为新兴产业,安全应急产业面临着科技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等问题,特别是许多高端救援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安全应急领域产品国产替代还需要加快步伐。为此,应根据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围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和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着力以创新驱动我国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安全应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安全应急产业科技创新辐射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出台政策引导安全应急企业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安全应急产业科创平台,积极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科创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努力提高安全应急产业科创资源的整合与调配能力。加快推进安全应急产业科创成果转化和应用,构建“政产学研企”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安全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尽快完善科创辐射机制,引入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促进区域企业走“园区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全社会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中的互补能力。

  促进安全应急产业技术应用,实现技术与需求的有效衔接。紧跟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深化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各类安全应急场景、应用基地。同时,以需求引导带动大众市场,适应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大趋势,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安全应急装备及产品融合,创造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服务,激发政府和企业安全应急产品新需求。在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下,安全应急产业生产效率会不断提高,市场将越来越广,从而促进供求关系良性循环的形成。

  强化安全应急产业要素投入,助力高水平安全应急产品服务供给。注重安全应急人才培养。在加强安全应急基础教育的同时,逐步转变教育理念,突出安全应急学科跨学科教育,提升安全应急人才的创新能力水平,培养高层次的安全应急人才。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应急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鼓励银行、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安全应急产业项目提供信贷和资金支持,形成立体式投融资系统。

  (作者为应急管理大学(筹)应急与国家安全法治战略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历来有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以文化工程为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研究、论证和抓好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坚持在强化政治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协同育人、健全评价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养、专[详细]

    08-01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创新,要善于拆“墙”搭“桥”

    当有碍深度融合的“墙”越来越少、促进握手的“桥”越来越多,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定将蓬勃发展。[详细]

    07-29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研发在中国”见证“中国磁吸力”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坚定选择。期待外资企业通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更加紧密融入中国产业链,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实现在中国、惠全球的共赢发展。[详细]

    07-29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书香何以能致远

    站在文明传承的维度回望,从甲骨文的刻痕到活字印刷的墨香,从线装书的雅致到电子书的便捷,阅读载体在变,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歇。全民阅读的深意,正在于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整个民族在阅读中积蓄前行的力量。[详细]

    07-28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耕细作 激活乡村文化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需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尊重地方特色,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标准,鼓励文化特派员深耕细作。文化特派员也需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跨领域整合能力、市场对接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回应时代与乡土的需求。政府、社会与文化特派员协同发力,方能让[详细]

    07-28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发展痛点中找治理突破点

    发展的痛点,既是治理创新的突破点,也是行业增长的突破点。抓住一个痛点,很可能助力行业完成一次“进化”[详细]

    07-25 16-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励年轻干部勇当先锋做好表率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勇担时代使命,主动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以先锋之姿、表率之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7-24 17-07 学习时报 分享
  • 全方位提高地方立法质效

    近日公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联系指导”作为服务保障新时代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立法机关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立法经验,对于破解当前地方立法面临的挑战、实现地方立法提质增[详细]

    07-24 17-07 学习时报 分享
  • 互利共赢,开放合作谱新篇

    当今世界,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不惧“逆风”“回头浪”,中国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详细]

    07-2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