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资源更好转化为富民资产

2025-08-2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王 静

  王 静

  “两山”转化不能止步于依赖资源的简单价值变现,关键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取用有节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境内溪河密布,森林覆盖率超56%。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区”,当好“两山”理念践行者,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蔬果药材等农特产品,离不开一方水土的滋养。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发展林下经济,打造“森林粮库”,茯苓、菖蒲、竹笋等绿色产品畅销全国。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擦亮地标品牌,探索出绿色种养循环、林药林菌复合等产业模式。事实证明,初级产品未必是廉价产品,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好山好水能够提升产品溢价。

  “两山”转化不能止步于依赖资源的简单价值变现,关键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取用有节,不能走竭泽而渔、坐吃山空的回头路。通过产业升级、文化赋能等路径,实现更多“点绿成金”,才能让生态资源更好转化为富民资产。

  时下,旅游业日益成为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打造集科普研学、旅游观光、康养食疗于一体的昭化药博园,建设栖凤峡等康养旅游示范地,推出天然温泉疗养、山地运动健身等20余种健康养生“套餐”,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将生态致富与旅游致富有机融合,让园区变景区、产业变景点,既发挥了我们的绿色优势,又满足了游客多元化、深层次需求,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力量。

  发掘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要善于拓展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对旅游业这一综合性产业而言,更应发挥其拉动力、融合力,大力发展“旅游+”。例如,我们挖掘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开发“古蜀道徒步游”等品牌,开展“追觅蜀地的绿野仙踪”等活动,让游客一站式实现山水观光与文化览胜。讲好景区故事,以文化滋养生态,就能更好发挥倍增效应,让绿水青山的价值不再单一。又如,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业态发展,产业链更长,体验更丰富,将更好留住游客、做强产业。

  “两山”转化要关注效益,更要着眼长远。一方面,推进生态产业化,持续提升生态品质,助力生态产品量质齐升,同时科学合理规划运营、评估开发中的环境风险,减少污染与破坏。另一方面,推进产业生态化,对一、二、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时下,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中粮油脂、冰鸟矿泉水等生态企业纷纷落户,助力产业结构的生态绩效不断提高。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生态致富、旅游致富才更可持续。

  “两山”理念引领华夏大地发生绿色蝶变。好路子就要走到底,持续推动生态致富、旅游致富,以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打造、数字化赋能和多元化参与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为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委书记)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认真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朝着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扎实迈进。[详细]

    08-25 14-08 大众网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未来已来。面对发展前景,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感慨,“没北京可不行”。继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详细]

    08-13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务虚不能“虚”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写道:“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可见,务虚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不断激发本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使全域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超越景观的独特人文体验与情感体验,更为当地带来就业增收、环境改善,使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美好生[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