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进

2025-09-0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洪兴

  李洪兴

  “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前不久,云南昆明西山区侨光小学的音乐教室里,孩子们唱起《告别南洋》。童声传精神,唱出先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群怎样的先辈?1939年至1942年,抗战危急,3200余名南洋归国华侨青年,在滇缅公路上驾驶卡车,穿越枪林弹雨,抢运物资、抢修车辆,筑起“不沉的补给线”。

  在海外,他们是教师,是医生,是商人,是工程师;回祖国,他们是爱国者,是英雄。遭遇沿途车祸,面临轰炸扫射,撞上肆虐疟疾,为什么仍义无反顾?一句话说得好: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进、前进!

  国家危难时尽力作贡献,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从南侨机工运物资,到归侨飞行员奋勇杀敌,再到纽约华侨发起“中国周运动”,中华儿女一往无前、共赴国难,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伟力。

  心向祖国,国能强;与时偕行,国能兴。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当中国人的“心流”源源汇聚,从牵挂“民族的存亡”到矢志“民族的复兴”,精神力量在时空交汇中代代赓续。

  祖国,是眷恋的乡土,是立足的根基,更是发展的舞台。“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朱光亚的公开信,戳中更多人的报国心。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程开甲……海外学子始终心系祖国,当时代洪流、祖国需要、个人才学相互交融,“应当回去”成了共识,“事业在中国”成了信念。

  今天,抗战硝烟散去,却有竞争赛场。面对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加剧,海外归来的姚期智挺膺担当,抓住“人工智能核心”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方向,建设汇聚和培养顶级人才的平台基地。为打破技术封锁,“卖掉别墅回国”的黄大年,带领团队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使中国进入深地时代。不同战线的比拼,不同场域的竞技,让心怀祖国的人们,更有“寻求突破”的勇毅、“抢占制高点”的坚定。

  前进,从舍身赴死的冲锋,到建设家国的豪情,再到强国有我的壮志,历史坐标中的一代代人,有自己的志向与使命,有各自的奋进与拼搏,共同汇成了“以身许国”的时代强音。

  从更宏阔的历史进程看去,世界人才中心的转移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总是相随相伴。千百年来,历经辉煌、衰落与强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在发展进程中,活力中国始终为更多人提供干事创业的条件;开放中国持续为全球人才涵养谋事成事的空间。

  时代脚步从未停歇,祖国的“磁吸力”始终强劲,回来的“号角声”依旧响亮。如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仍需在前沿科技加快突破;掌握发展主动权,仍待吸纳各方智慧、充分鼓足干劲……伟大事业在召唤,注定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激发更加活跃的创造。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云南昆明西山,9米高的纪念碑基座上,“赤子功勋”4个字熠熠生辉。亿万赤子,翻动“功勋”的篇章,书写属于这一代的新故事。有不变的信念、不屈的精神、不懈的追求,脚踏实地、干在当下,就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以文脉赓续助力城市内涵式发展

    城市文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是一个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文脉赓续,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详细]

    09-05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能随便“翻烧饼”

    要把握目标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规划意图与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把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详细]

    09-05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上海精神”历久弥新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起点。风正劲,好扬帆,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人类命运与共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详细]

    09-03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时代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不断[详细]

    09-02 16-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