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随便“翻烧饼”

2025-09-0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陈 林

  陈 林

  政贵有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随便‘翻烧饼’”。比如,关于脱贫摘帽怎么“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不能乱翻烧饼、不能动辄换了频道”;关于如何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便‘翻烧饼’”;关于做好“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制定规划要同现有规划相衔接,保持工作连续性,不能‘翻烧饼’”;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稳妥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实工作中,一些地方随便“翻烧饼”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干部热衷“拍脑袋决策”,不调研、不论证、不评估,想一出是一出,缺少长远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导致“朝令夕改”;有的搞政绩冲动,不屑于做基础性工作,好高骛远,一味地大干、蛮干、瞎折腾,追求眼球经济、短期收益;有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换一任领导就兜底翻;还有的甚至误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今天提一个新口号,明天出台一项新规定,搞得人心惶惶。审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

  随便“翻烧饼”实际上是“个人秀场”,对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毫无助益。推进一项工作,如果方向已经确定了,就不能沉溺于短暂的“热乎劲儿”,倘若缺少扭住目标不放松的韧劲、缺少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动辄“翻烧饼”“刷新墙”“换频道”,就会导致目标偏向、任务脱节、政策断档、举措落空。朝令夕改的后果,只会留下烂摊子,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最终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贻误发展良机。

  “翻烧饼”翻不出真业绩,更翻不出好口碑。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抓落实,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山西右玉县领导班子靠着一股子“拧劲儿”,一任连着一任干,一棵树接着一棵树栽,将“不毛之地”变为生态绿洲,熔铸成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谷文昌率领福建东山县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接续努力,书写了东山岛从漫天黄沙到万亩林海的绿色传奇,被当地百姓尊称为“谷公”……事实证明,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符合实际、契合人民愿望的,只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和推动工作,始终保持一颗公心、进取心、责任心,决不图一时之名搞标新立异的面子工程,决不争一事之功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不改其心、不移其志,踏踏实实真干事、沉下心来干真事,把“责任田”变成“希望田”“丰收田”,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好处。

  干出真业绩,离不开扎扎实实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鹭岛华丽蝶变。当年,一场征文活动“2000年——我心目中的厦门”在《厦门日报》展开,公开征集对这一发展战略的意见,引发全市大讨论。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确保了这一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可行性。领导干部在定规划、作决策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对比论证,到基层找办法、敞开大门搞决策,广泛集中民智、集聚民意,更好地确立施政方向、校正工作方位,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当然,再周密的规划也要在实践中检验。不随便“翻烧饼”并不意味着在实际中发现了偏差也不作调整。一味机械执行,那也是做不好工作的。要把握目标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规划意图与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把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上海精神”历久弥新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起点。风正劲,好扬帆,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人类命运与共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详细]

    09-03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时代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不断[详细]

    09-02 16-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未来已来。面对发展前景,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感慨,“没北京可不行”。继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详细]

    08-13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务虚不能“虚”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写道:“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可见,务虚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