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真问题”才有“真办法”

2025-08-2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安 娜

  安 娜

  作为应对复杂局面、推进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硬素质,问题意识深刻体现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担当的负责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清醒正视问题的态度以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面对问题的态度,如同一面镜子,既体现党员干部思想觉悟,也映照其胆识、气魄与胸怀。出了问题并不可怕,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无视问题的存在,甚至采取掩盖、回避的态度。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担当起应有的责任,面对困难不松懈,面对问题不退缩,面对责任不逃避。同时,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缺乏问题意识,要么看不清问题的本质,要么找不准问题的关键;有的虽然发现了问题,但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试图将矛盾上交、把责任下移。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正视“真问题”,因而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真办法”。

  问题既是创新的起点,又是推动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从工作方法的角度看,问题往往表现为预期目标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偏差和落差。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工作中出现偏差、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各类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这些问题中,既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复杂的形势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深入研究,才能弄清问题的性质,找到症结所在,不断创新和改进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实践的土壤。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必须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仅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如果总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不愿深入基层、深入实践,那么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就只能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连问题出在哪里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处在实践第一线,对问题的感受更为直接、真切,对情况的了解也更为详细、透彻。党员干部如果仅凭主观臆断,认为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定不了解,不愿俯身向群众学习,就会被快速发展变化的形势所淘汰。这样,往往就会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困境。只有真正走进去、沉下去、融进去,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勇于直面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才能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难题,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正视和解决“真问题”,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政治担当。具备这样的政治担当,就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气度,主动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找差距,锻炼“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在复杂现象中敏锐捕捉问题的关键症结,把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为创新治理的实践,把破解难题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解决问题中为改革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认真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朝着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扎实迈进。[详细]

    08-25 14-08 大众网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未来已来。面对发展前景,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感慨,“没北京可不行”。继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详细]

    08-13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务虚不能“虚”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写道:“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可见,务虚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不断激发本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使全域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超越景观的独特人文体验与情感体验,更为当地带来就业增收、环境改善,使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美好生[详细]

    08-13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