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准“过河的石头”

2025-10-1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孙志龙

  孙志龙

  推进改革发展、破解民生难题,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摸着石头过河”的意义和内涵,指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把握正确改革方法、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指引。“石头”是规律的载体、解题的办法、群众的期盼,唯有摸得准、摸得实,才能跨过改革的“险滩”,抵达发展的“彼岸”。

  “摸着石头过河”要与顶层设计有机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胸有成竹的、思虑缜密的,那就要搞顶层设计;对于心里没底的、还不成熟的,就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更重系统思维、整体战略,“摸着石头过河”更重敢闯敢试、基层探索,顶层设计指引“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向,“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方案,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构成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在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比如,对于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因为其可能要突破现行法律的规定,因此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使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律化,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蹚出发展新路径、干出群众认可的实绩,要摸准“过河的石头”。比如,当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凭空冒险,而是摸准了“大锅饭”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症结,摸到了农民盼温饱、求发展的心声。又如,新时代,从省内到跨省、从住院费用到门诊费用、从线下到线上,医保异地结算改革不断推进。这顺应了我国人口跨省流动数量大的实际情况,破解人民群众异地就医难、报销难的烦恼,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这些实践充分说明,只要摸准规律、摸实需求,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能把改革的难点变成发展的突破点和亮点,把群众的期盼变成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问题挑战日益增多的今天,“河”更宽、“水”更深,能否摸准“过河的石头”,直接关系各项事业的成败与成色。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摸石头”摸不准、摸不实的问题。有的“闭着眼摸”,调研走“经典路线”、听“预设答案”,对基层实情一知半解,制定政策时照抄照搬上级文件、盲目套用外地经验,导致举措“水土不服”;有的“盲目乱摸”,急于求成、贪大求快,不等摸清“石头”的位置就仓促“下水”,要么卡在“浅滩”推进不动,要么掉进“深潭”造成损失;还有的把“摸石头”做成表面功夫,为了“创新”而“创新”,导致政策空转、资源浪费。深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谋划的思维,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理解有偏差,把“敢闯”等同于“蛮干”,将“探索”异化为“盲动”,偏离了改革发展的初衷。

  摸准“过河的石头”,关键要把实事求是的标尺立起来、把群众路线的方法用到位,做到从实践中总结、向人民群众问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这一战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党员干部在推进工作时,要少些“办公室决策”,多些“田间地头调研”,既看“高楼大厦”也看“背阴胡同”,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真正把实际情况摸清、把问题症结找准。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走进工厂车间、农户家中,从群众的“吐槽”里找问题,从群众的建议里找思路。避免“拍脑袋定方案”,对重大决策多做“可行性论证”,多征求专家意见、基层意见,摸准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回应群众所思所盼的“石头”,确保“过河”的方向不偏、步伐不虚。

  摸准“过河的石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改革发展的环境在变、群众的需求在变,“石头”的位置、“河水”的深浅也会随之变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坚持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方向,不随意改变既定目标;又根据实际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不机械执行原有方案。比如,面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兴起,及时摸准产业发展的新脉搏,完善支持政策;面对群众需求的变化,摸准民生保障的着力点,优化服务供给方式。要在“摸石头”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把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走扎实、走稳健,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

    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活福祉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详细]

    10-10 15-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伟大文明向新而行

    正是不断创新、持续进化,涵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气质,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详细]

    10-10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向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详细]

    10-04 23-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新征程上,胸怀“两个大局”、矢志不渝奋斗,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自信心、满怀自豪感、提振精气神,定能把我们[详细]

    10-03 2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看吧,光荣和梦想就在前方![详细]

    10-01 2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正视差距中缩小差距

    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其转型升级不仅关乎单个行业的兴衰,更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强筋壮骨,将不断构筑竞争新优势、释放发展新动能。[详细]

    09-29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握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

    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许多文章都对此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内需的丰富内涵,为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指明了方向。[详细]

    09-28 17-09 学习时报 分享
  • 彰显“以武止戈”的时代价值

    不忘历史,才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以武止戈”的人文思想价值需要继承弘扬。[详细]

    09-28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详细]

    09-26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无废城市”的绿色发展之道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详细]

    09-26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