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实效检验减负成效

2025-10-2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减负不能减担当,松绑更要添干劲。减负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负担减没减,也要看抓落实、为民服务的成效和水平有没有提高。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探讨如何让减负更具成效。

  ——编者

  着力克服“路径依赖”

  刘佳跃

  通过大力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发文少了、会议精短了、各种材料针对性更强了。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干部在推进工作时,依然存在“路径依赖”,“抓手不够,办法不多”。

  为基层减负,要减的是负担,要加的是干劲、增的是效能。负担减了,时间精力多了,更应该走出舒适区,跳出旧有的窠臼,拿出更多硬举措、实办法,把工作做到位。

  办法不多的背后,既有“不想干”“不愿干”的因素,也有“不会干”“干不成”的问题。“肯干”更要“会干”,有了更多时间精力,就要着力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储备,积极探索、总结基层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堵点难点摸清搞准,把办法措施定好定实,涵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和“新钥匙开新锁”的工作智慧,练就不同环境条件下破解短板瓶颈的能力本领,才能让减负成效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重“面子”不如重“里子”

  杨志超

  为推进垃圾分类,某单位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桶前值守”,虽然取消了拍照留痕的要求,却强调“全员上阵”。结果,活动表面看如火如荼,但参与者大多是工作人员,效果不佳。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就是通过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服务民生。减负之后,还要赋能。比如陕西咸阳市将直接面向群众、发生频率高、基层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精准向镇(街道)下放行政执法权。全市平均每个镇下放43项、每个街道下放27项,让以前看得见管不着的事,也能管得住、管得好。

  重“面子”不如重“里子”。减负成效来之不易,必须坚决防止形式主义隐形变异、反弹回潮。以群众满意为标尺,让群众成为工作的“阅卷人”,坚持破立并举,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从“治标”向“治本”深化,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心坎上。

  让“慢作为”没有市场

  施清波

  减负是要减无用功,促干部干好有用事。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将松绑减负视为可以“歇一歇”“喘口气”的契机,在干事创业上出现懈怠心理,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推、挡、拖”,让工作进度条受阻。

  干任何工作,质量与效率缺一不可。抓发展争在朝夕,好政策重在落实。倘若一个环节卡了壳,政策落实的进度就会受影响,工作成效就会打折扣。比如,以“按规定办”等敷衍塞责,不讲按哪个规定、如何办,不断拖延,看似披上了“合规”的外衣,实则是“慢作为”的体现,最终影响的是干事创业的效率,损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

  让“慢作为”没有市场,既需要在干部教育上持续发力,也需要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比如,在重大民生项目中,建立由牵头单位“吹哨”、相关部门“报到”的“现场联审联办”机制,有助于让大家“当面锣、对面鼓”地解决难题;在常规工作中,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能从制度层面倒逼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树立马上就办的意识,杜绝拖延症,以机制创新激发“拼”“抢”的干事热情,定能更好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引向深入。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深刻理解政治能力的理论内涵与创新贡献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全面从[详细]

    10-27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工作实效检验减负成效

    减负不能减担当,松绑更要添干劲。减负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负担减没减,也要看抓落实、为民服务的成效和水平有没有提高。[详细]

    10-27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唯一标准。站在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历史关口,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所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详细]

    10-21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详细]

    10-21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多少年”感悟自信

    前不久,一位外国政要在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前接受采访时表示,30多年前首访中国时就意识到,“这个国家未来可期”。时间与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发展的潜力大、活力足。扬帆的中国定会乘势而上,向着更加壮阔的前方远航。[详细]

    10-20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未来一定属于我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详细]

    10-20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书写新时代民生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民生领域实现了[详细]

    10-17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善讲群众语言 凝聚民心民力

    善讲群众语言,不是“软任务”,而是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硬本领”。党员干部唯有以群众听得懂的话传递政策温度,以群众信得过的话彰显担当作为,以群众喜欢听的话拉近情感距离,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中,增进与群众的鱼水情谊,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详细]

    10-17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擦亮自贸港建设的惠民底色

    让改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保障更可持续,必能为新征程改革发展汇聚更强大的信心和动能。[详细]

    10-1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应世界之变 答时代之问

    “同球共济”的时代,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携手同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共同创造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详细]

    10-16 09-10 大众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