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动力

2023-03-14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 唐光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乡村与和美乡村,一字之变,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因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实施“四德四扶工程”,培育文明乡风。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四德”即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努力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将“四扶工程”(扶德、扶志、扶智、扶勤)贯穿乡村文化建设全过程,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教家风建设,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乡村新风新貌。

  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留住乡音乡愁。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要积极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气象。要注重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等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脉,尊重乡村特色,使乡村成为形神兼备的美丽家园。要加强搜集整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等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发扬尊重自然、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抚老恤幼的优良传统。

  拓展乡村公共文化,满足精神需求。要创新拓展农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因地制宜修复或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将文化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场景,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视乡村公共文化网络和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提高经济效益。要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兼具教育性、艺术性、体验性的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发展乡村文创,生产兼具人性化和趣味性、精工细作又富于美感的创意产品,拓展活跃乡村文化市场,扩大乡村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销售,推动乡村手造产业振兴。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催生乡村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长文化产业链、价值链、销售链、传播链,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质发展。

  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助推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注重培育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型农民和文化“土专家”,增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生动力。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能人,培养一批扎根乡村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两创”文化能人,使其成为乡村文化的代言人、领跑者。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优化乡村文化资源要素配置,以项目为抓手,吸引城市文化人才“下乡”,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生主体”和“外来主体”的双重活力,形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合力。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