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崔龙龙《三代石油人的小康情》

2017-05-10来源:山东宣讲网作者:

  不久前,我带着爷爷、爸爸,到我和媳妇用多年积蓄换来的新房子里。爷爷戴着老花镜,仔仔细细地看遍房间的每个角落后,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哪像我们那个年代呀,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我相信,这是爷爷的真心话!因为只有经历过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才会倍加感慨和珍惜。
  爷爷是1964年参加华北石油勘探会战,从大庆油田转战到胜利油田的。那个时候的胜利油田仅是一个代号而已,叫九二三厂,爷爷是一名钻井工人。
  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唱一首歌谣:“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鸟无树作窝,人少荫乘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油田创业初期环境的真实写照。那时到处都是漫无边际的盐碱滩和人迹罕至的芦苇荡,除了漫天的风沙、滚滚的车轮、肆虐的蚊虫,什么都没有,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住的是干打垒,喝的是地沟水,几吨重的设备就靠人拉肩扛。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耗尽了青春,透支了健康,中国的石油工业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再来说说我的父亲。父亲是1978年招工到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成为一名井下作业工。我小时候对他的印象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天天满身油,又脏又累又危险。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父亲全然不顾,他和爷爷一样拼命,有时候为了一口井能按时交井,和班里的兄弟们在野外一干就是三天三夜,从来不嫌累。
  工作虽辛苦,但生活跟爷爷那时比起来,已经好了很多。他们能吃饱肚子了,成排的房子越盖越多,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油基地,身边渐渐有了公路、医院,有了学校、商店,还建起了发电厂、水厂,保障了家庭的用水用电。那时,父亲想的最多的就是努力工作,因为每一名石油人心里都明白,只有把油田建设好了,我们的家园才能越建越美丽。
  如今,我子承父业。2010年大学毕业后,考回到胜利油田,成为一名石油井架安装工。
  如今的工作、生活环境跟他们那时比起来,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盐碱荒滩上,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洁净有序,一座座店铺鳞次栉比,一片片小区祥和美丽。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越发完善,植物园、动物园、科技馆、文化广场都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油田55年的建设历程,就是共和国由弱到强的生动写照。
  作为8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其实我很难想象父辈们当时的艰辛。直到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传统教育中,黑白的历史画面和讲述者声情并茂地述说让我仿佛穿越其中,我们采油厂的书记国梁同志勇战风暴潮的事迹,薛梅一家扎根偏远小站、守护油井21年的感人情景,都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这些都激励着我用责任和担当来书写自己的精彩。记得去年冬天,我们班组前往大北油区执行井架抢立任务,由于施工井位于海边,潮水淹没了井场。为了保证当天任务当天完成,我们一个个跳入潮水之中。这时,石油人的喊滩声响彻在大北的上空:井架工人,嘿咗嘿咗!钢铁汉呀,嘿咗嘿咗!扛起地锚,嘿咗嘿咗!战寒冬呀,嘿咗嘿咗!虽然在冰冷的海水中,冻得浑身发抖,但是大家全然不顾,高质高效的完成了井架抢立任务,为油田原油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最高的140多美元降到最低的20多美元,现在仍在40美元左右徘徊。我们胜利油田从盈利大户变成了亏损企业。低油价下,怎么担起产业报国的责任?怎么才能让十几万石油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掉队?严峻形势面前,油田上下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牢固树立“越是困难越向前”“油价低士气不低”“不靠油价靠作为”等新思维新观念,大胆关停亏损严重的区块和油井,发动全员挖潜增效,既为祖国尽可能多的献出效益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最大限度实现少亏减亏。今年1-7月份,全油田生产原油1408万吨,挖潜增效15.24亿元。当然,这中间也有我的一份努力。
  正是有了这些成绩,低油价以来,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运行有序,干部员工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油田大局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着胜利人应有的贡献。
  “中国梦”五彩斑斓,建设小康重任在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尽管油田现在处于低油价寒冬期,但老一辈石油人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克时艰!为美好生活加油!再加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