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胡金焱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近年来,沿海各省市将发展重心聚焦在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海工装备制造业为例,2023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同比增长5.9%,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海南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并网投产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已经实现,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集群、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高科技产业集群都已经形成规模,这正是各省市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涉海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大力发展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未来应以海洋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让新质生产力“入海”、蓝色经济“上新”,努力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积极促进数字技术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智慧海洋”。当前,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与海洋产业加速融合,数字技术以信息流引领海洋经济的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进行自由流动与重组,将有效促进海洋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海洋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可以看到,天津港基于“数字孪生+生产业务”的高度融合成功建设了数字化料场平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后其综合服务效率提升6%,日照港在推动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后其单机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数字技术的应用,正不断驱动沿海各港口变得更加“聪明”,向着智慧港口转型升级。此外,不断织密的海上5G网络,让“5G+海洋牧场”“5G+智能船舶”等智慧海洋新应用不断涌现,也正在改变着海上的生产生活。世代撒网的渔场,由于数字技术的加持,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过去几十年无法做到的迭代升级。未来,要持续加强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系统集成和融合创新,赋能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强化海洋新兴产业的数智化支撑,构建起“智慧海洋”的全新产业体系。
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全力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始终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迅猛,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崂山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等揭牌成立,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潜水器为代表,我国在深水海洋高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应加快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洋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集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同时,还应持续推进涉海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海洋技术创新主体培育,推进优质海洋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全力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当前,沿海各省市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强化陆海统筹的“城、湾、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海洋生态更绿更美。2023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5.0%,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自2018年以来实现六连增。此外,各地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修复整治海岸线的同时,还注重将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与海洋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建设海岸绿道,发展文旅产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比如,日照28公里长的阳光海岸绿道和青岛78公里长的蓝湾慢行系统及视觉通廊,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还集聚了音乐、体育、演艺、美食、露营等多元业态的文旅产品,供市民游客体验,在展现秀丽风景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改善海洋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未来,应继续聚焦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筑牢海洋生态文明绿色基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作者:胡金焱,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牛乐耕
治理是政治学研究中的重点领域。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日益丰富,书写了“中国之治”新篇章。丰富多样的治理实践、卓有成效的治理成果,给我国政治学创新发展注入了动力,为[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增加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新职业不断涌现,既提供发展新机遇、就业新选择,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职业新亮点,共[详细]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美篇章。[详细]
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奋力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详细]
营商环境像个大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个长期工程。坚持久久为功,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一项制度去完善,共同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定能让云岭大地长出更多吸引“金凤凰”的“梧[详细]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坚定信念、强大底[详细]
新征程上,广大高校要勇担使命、贡献力量,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详细]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今天,让我们走进“沂蒙红色堡垒村”——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感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详细]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