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伏 霖 李 涛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数字经济作出重要部署。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可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帮助经营主体优化组织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认识数字经济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
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字平台成为新的组织形式,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形式,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它们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拥有更多知识储备及更高专业素养、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规模不断扩大、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劳动资料实现智能化升级,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展。推动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能够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提供重要支撑。数字经济通过提供智能工具和技术、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效率等,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能够打破传统产业的地域限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此,要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建设数字化的供应链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汇聚,有助于打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数据要素突破了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数字技术、数字平台能够提升各类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这将大幅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例如,电力、交通、制造、建筑等重点行业,通过企业上云、智能网联等方式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字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比如,共享单车、在线医疗、线上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就能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不断形成并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点。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中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牛乐耕
充分发挥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的作用,有助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要素更好赋能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构筑国家竞争[详细]
破除与新发展理念不符的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有利于新发展理念落实落地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详细]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决定》谋划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将深化改革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定能以“中国之制”的新优势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新境界。[详细]
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在新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详细]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从学理上研究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彰显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以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详细]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时不我待,责无旁贷。[详细]
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详细]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作为首都最大的平原区和农业大区,北京市大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国家[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作出深刻分析,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有的领导干部能力不足,面对国内外新环境新挑战,不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领导干部的本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关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推进,关乎党中央[详细]
确保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加强改革举措协同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以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为关键抓手,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