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朱 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和美乡村,让乡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发展绿色金融对于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绿色金融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有利于保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市场手段调节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能够填补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资金和技术需求缺口,引导更多经营主体主动进行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推乡村地区绿色农业、绿色制造等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加速农业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资源有机整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促进乡村生态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潜藏的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也可以分享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增值收益。为此,可根据农业发展特色及其金融需求特点,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信贷支持政策,优化和完善服务渠道,探索多方合作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强对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的金融服务,打造相匹配的信贷产品体系。
推动农村能源清洁绿色发展。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更多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比如,积极推进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我国农村可开发的风电、光伏资源丰富,发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农村能源革命,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地区能源供给、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而且可以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绿色金融,通过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不仅可以解决农村能源使用类型多为化石能源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配套储能或余电上网的形式保障绿电消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将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农村能源产业优势。为此,可强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风电、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种植业固碳增汇、养殖业减排降碳等领域信贷产品,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开展排污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抵质押等贷款业务。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乡村宜居宜业,既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自觉践行绿色行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也要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金融,能够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乡村生态修复项目,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路网建设、绿化景观建设等村容村貌提升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农村地区发展条件。为此,要主动对接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时响应信贷需求,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聚焦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开发人居环境贷款产品,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合格主体实施,在收益自平衡和经营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综合融资支持。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支持荒漠化综合防治,助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牛乐耕
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强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详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起来,将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详细]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系化学理化,构建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并能与海外学者和智库专家展开理性、有效[详细]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必须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多元视角。[详细]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不能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必须肩负起“‘梦之队’的筑梦人”的神圣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示了为实现目标愿景所作的系统谋划以及为之持续奋斗的重大举措。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的全球格局而言,这无[详细]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