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贡献力量

2024-08-15  来源: 联合日报 作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高校这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阵地中,大学教师承担着光荣使命,不仅能够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够发挥学术研究优势,为“两创”提供智力支持。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丽霞正是这样一位敏锐的探索者和勤奋的实践者。她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学校财经特色、个人研究专长相结合,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不断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丰硕成果。

  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拓展研究视野

  近年来,王丽霞密切关注学术前沿,依托学校经管见长优势,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将宏观研究和微观解析相结合、理论阐释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力求将研究做实做细。她主持了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文化产业开发视野中古典文学名著的重构研究”及“文学名著中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在《改革》《山东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探析》《文学名著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地方实践与提升路径:山东例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院校的传承弘扬路径》《大众文化消费视角下中国古代戏剧经典的重构路径研究——以<西厢记>为例》等多篇论文。一些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山东宣传网、大众网、鲁网等平台转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同时,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视野。她主动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申请并获批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数字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路径研究”,围绕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不断拓展研究领域。

  立足本土实际,服务山东经济文化发展

  王丽霞的研究立足山东实际,深耕齐鲁文化沃土,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努力为推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她主持了“山东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科技与文化融合视角下齐文化资源的动漫产业开发研究”“山东文学名著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等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和一般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研究探讨开发利用齐鲁文化资源赋能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路径。

  她极为注重决策咨询服务,凝练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的《关于齐文化传承创新的几点建议》《关于推动齐文化旅游深度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开发我省文学名著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等调研报告,分别获得时任省长、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长等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为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调研报告和所发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被《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等省市规划采用,充分发挥了科研成果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作用,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决策咨询价值。

  此外,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订了《山东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管理办法》《潍坊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省市文件,切实发挥了作为高校科研人员的智库作用。

  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培养文化创新人才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创新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担当。王丽霞认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财经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点,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路径,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学生中国心、民族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她挖掘丰厚的儒商文化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财经特色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中国商业文化》,弘扬儒商文化的时代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财经素养。她响应国家黄河战略开设了全校性传统文化通识课程《黄河文化概要》,在筑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黄河文化的意识与能力。

  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先后承担了“财经类院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高等学校传统文化通识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等教学改革项目,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经验基础上发表相关教研论文,从而为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提供启发借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她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主题的三千计划项目调研,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成绩,因此而获评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实践“三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文化领域的普及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日新月异,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王丽霞表示,未来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大问题,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持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建立健全纪律教育机制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纪律教育的重要部署,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

    秩序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状态,是社会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活力和秩序并不是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有着良好秩序,呈现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并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详细]

    08-14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锚定改革总目标,书写时代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代号角。[详细]

    08-07 09-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释放内需潜能所在。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详细]

    08-07 09-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基层干部更要情系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既是党情民情的“亲历者”,也是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更是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者”。基层干部要情系基层,把群众事当家事、把老百姓当家[详细]

    08-05 16-08 学习时报 分享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基层基础”

    基层通常指国家组织体系中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层级,基层基础即基层的根基、底盘,是对国家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或基点。我国的基层基础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基层基础作[详细]

    08-05 15-08 学习时报 分享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

    把牢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必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详细]

    07-31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系统集成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决定》各项改革举措上来,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详细]

    07-31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充分发挥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的作用,有助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要素更好赋能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构筑国家竞争[详细]

    07-30 14-07 人民日报 分享
  • 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

    破除与新发展理念不符的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有利于新发展理念落实落地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详细]

    07-30 11-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