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常 晋
生育不仅有直接成本,也有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对冲成本、减少后顾之忧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维持平衡的人口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深,优化生育政策、强化服务支持十分重要和必要。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4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涵盖了由生育到托育、教育,由医疗、住房到就业等多个环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对家庭来说,生育压力不仅在十月怀胎期间,还贯穿于长期的抚育过程。推动生育支持政策更好发挥作用,坚持系统思维,找准制约生育意愿的痛点所在,细化实化优化具体措施,才能调动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
生育支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找准发力点,让育龄家庭有获得感,十分关键。生育不仅有直接成本,也有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对冲成本、减少后顾之忧。
当前,不少地方通过强化医疗保障、增加补贴等政策举措为生育护航,既可行也必要。不过,如果进一步放宽视野,就能发现更多努力空间。比如,家长接送不便,有条件的地方不妨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孩子没人照看,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结婚费用过高,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也是减负的一种方式。
要看到,生育对个人的身心状态、职业发展,家庭的生活氛围、经济负担等,都有巨大影响。充分评估各方面影响,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和穿透力,真正为生育减负、让生活提质,生育意愿的提升才会顺理成章。
还应看到,生育对女性有更大的影响。如今,职场女性生育歧视仍然存在。要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对用人单位给予相应补贴或政策倾斜,强化女性职工在怀孕、生育和抚育阶段的权益保障,营造更好的育儿环境。
女性在职场上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回到家中还要独自承担繁重的育儿劳动,生育意愿自然会大打折扣。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强化生育医疗保障,改善产妇生育体验……应多措并举,让每位妈妈都能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支持与尊重。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维持平衡的人口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各地各部门继续完善落实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以更精细的政策措施托举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更多人敢生育、愿生育。
责任编辑:牛乐耕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系化学理化,构建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并能与海外学者和智库专家展开理性、有效[详细]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必须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多元视角。[详细]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不能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必须肩负起“‘梦之队’的筑梦人”的神圣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示了为实现目标愿景所作的系统谋划以及为之持续奋斗的重大举措。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的全球格局而言,这无[详细]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必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详细]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我们走进《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故事,感悟党和人民心连心的鱼水情深,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