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吴 月
教育孩子时,如何协同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形成“1+1+1>3”的效果?
在福建福州屏东中学,学校携手周边社区、单位打造了一个各有侧重、互相配合的“幸福教联体”,形成新的育人格局:社区搭建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平台,举办亲子运动会、设立“社区家长学校”;家长结合自身职业开设家长班会课,进行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学校邀请社区工作人员与家长到课堂听课、查看送餐品质,并根据反馈研讨改进。学校、家庭、社区同步同向发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成立“教联体”是有效抓手。2024年底,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教育资源的丰富,探索更有效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建立“教联体”,目的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更好地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这意味着,“教联体”不能是家校社的松散联合,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要统筹调动更多社会育人资源,配合学校教育,服务学生成长。另一方面,要探索可行的沟通和工作机制,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让家校社有效参与其中。
发挥“教联体”作用,要注重内在融合,着力强化责任、资源、空间等方面的联动。一些地方已在开展积极探索。重庆渝中区成立协同育人工作协调组,面向家长等开展问卷调研,针对“教联体”各成员单位梳理责任点24个、细化工作职责40条;黑龙江牡丹江市实行家校双向评价,家长可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学校可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评估指导;湖南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列出需求清单,与各部门单位对接,绘制“资源地图”……明确各自责任,发挥各自优势,打通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不缺位也不越位,才能画好协同育人的同心圆,织密学生健康成长的支持网。
当前,中小学生“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等问题较为突出,各方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让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就要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河南开封推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设置“健康副校长”,参与学校卫生健康管理工作,讲解中医药文化知识,帮助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浙江海宁西山社区建立“家庭点单、学校与社区联合接单”服务模式,组建街舞、书画等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从具体问题切入,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各方协同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以“教联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定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牛乐耕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铁肩膀、真本事,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详细]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我们要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广阔的合作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教育“朋友圈”越来越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区域教育合作,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详细]
通识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但它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种子,为他们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办好通识教育,使学生将博学与精专相统一,增强发展后劲,必将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详细]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必须坚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