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意识”与“方位意识”

2025-01-2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何  娟

  何  娟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参观时指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共产党人的为官之道、从政之德,就是干出造福人民的好成绩。

  人事有代谢、工作有更替,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是无止境的。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应当注意些什么?

  作为工作接力中的一棒、事业发展中的一环,“为官一任”既要“瞻前”,把好做法、好经验延续下去,化解历史欠账、遗留问题;也要“顾后”,为后任多打些基础,为后代多留些财富。

  “家底”不清、管理低效,曾是困扰不少村集体的“老大难”,群众有质疑,干部有委屈,事业发展也存在隐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新官不理旧账”作出了明确约束,一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新官理旧账”专项监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纪委监委就通过专项监管,推动全区48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实现“三资”线上监管,实现了“家底清、管得严”,并进一步探索“用得活、成效好”,大大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理好旧账也是担当,旧账中也可以建新功。同样道理,有的工作内在特点决定了其很难立竿见影、马上见效,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这就要求多做“潜绩”,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

  如果说“为官一任”要求涵养“接力意识”,那么,“造福一方”还要求多些“方位意识”。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客观实际,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职责使命。领导干部主管一方、分管一域,想问题、作决策,抓改革、促发展,必须考虑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说的就是这个理。

  还应看到,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孤立的“一方”。治理好脚下一亩三分地,必须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才能找准角色定位、激发比较优势,在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不损害全局利益、多为全局添彩。

  走好正道,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键在树牢正确政绩观。不久前,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播出,披露了12个反面典型案例。其中,有的地方主官制定虚高目标、授意虚报经济数据,有的领导干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当成谋取私利的自留地,究其根源,都是政绩观出了问题。

  “政者,正也。”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强党性、明大德、走正道,时时事事以百姓心为心,方能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实绩。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全面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这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也[详细]

    01-20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领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这一重要目标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领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这一重要目标。[详细]

    01-20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铁肩膀、真本事,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我们要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交流互鉴,扩大国际影响力

    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广阔的合作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教育“朋友圈”越来越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区域教育合作,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详细]

    01-16 11-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将理论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详细]

    01-13 12-01 人民日报 分享
  • 通识教育如何“有益又有趣”

    通识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但它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种子,为他们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办好通识教育,使学生将博学与精专相统一,增强发展后劲,必将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详细]

    01-13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文化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详细]

    01-10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详细]

    01-10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