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在建设科技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2024-07-2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程建平

  程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队伍。广大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高校力量。

  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充分发挥教育对科技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从本质上看,教育、科技、人才是辩证统一关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紧密联系、互促共进的有机整体。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构筑人才竞争优势,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畅通三者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教育对科技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锚定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和科研布局,发挥大科学装置、大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链。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求两院院士当好“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科研人员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就要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深刻认识国家需要、人民要求以及志趣驱动是科研工作的纯粹动机,荣誉和称号在科学研究中不能被“异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能够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牢记科研初衷,纠正把拿“帽子”“牌子”作为科研工作目标的错误认识,真正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高校作为育人的主体,要发挥科教协同育人的优势,引导广大师生勇担国家使命、永葆志趣活力,久久为功,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和社会。

  强化有组织科研,鼓励自由探索,持续优化科研工作模式。高校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必须充分发挥优势,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持续优化科研工作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政策,既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由探索,又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高效率组织有组织科研。比如,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开展更深层次校地、校校合作等,加强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一体化建设,提升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该如何破题?关键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制约科技创新的藩篱,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在考核和评价层面,要建立不同合作单位之间的成果互认机制;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以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进行认定和考核。在创新载体建设层面,要促进高校与企业、科研单位共建研究机构,建立共管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用、人员互聘、成果共享、评价互认、人才培养互通,做“合”的文章,实现“强”的目标。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层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等,鼓励科研人员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治理实践给政治学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治理是政治学研究中的重点领域。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日益丰富,书写了“中国之治”新篇章。丰富多样的治理实践、卓有成效的治理成果,给我国政治学创新发展注入了动力,为[详细]

    07-19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增加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新职业不断涌现,既提供发展新机遇、就业新选择,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职业新亮点,共[详细]

    07-19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美篇章。[详细]

    07-17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

    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奋力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详细]

    07-16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

    营商环境像个大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个长期工程。坚持久久为功,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一项制度去完善,共同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定能让云岭大地长出更多吸引“金凤凰”的“梧[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理论强才能底气足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坚定信念、强大底[详细]

    06-25 15-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征程上,广大高校要勇担使命、贡献力量,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详细]

    06-25 15-06 人民日报 分享
  • 西墙峪:山纵好后勤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今天,让我们走进“沂蒙红色堡垒村”——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感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06-19 15-06 大众网 分享
  • 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详细]

    06-11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详细]

    06-11 17-06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