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廉思
一
“青年”概念的生成和现代化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在工业革命以前,青年只是有关低龄与弱者的代名词。机器化大生产将人类带进工业时代,伴随着机器体系的普及、工厂制度的建立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青年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此,青年不再只是一种年龄共同体,还是一种意义或价值的共同体。
19世纪中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著中多次提及“青年”。1845年,恩格斯在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1866年,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强调:“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认识到,掌握先进生产力的“新一代工人”不仅决定着工人阶级的未来,也决定着整个人类的未来。
青年是所有社会力量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从大历史的维度看,青年的崛起与近代国家的形成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每一个力图进入现代化的国家都会遇到与青年这一新生力量如何共处的问题,共处的结果可能是碰撞、对冲,也可能是加持、推动。历史已然证明,一个国家或政党如果不能及时回应青年诉求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变迁,发展就不可能顺利实现。
在现代化语境下,“青年”概念还具有意义构成和连接时代的作用,即时间属性。通常,人们在谈“青年”时,是在谈“未来”,这突出了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时空联系。可以说,青年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节点,是当今时代与下一时代的纽带。青年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超越性,预示着人类社会自我更新的实现,揭示了现代化是一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概念、一种被下一个时代需要的渴望、一种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一种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当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化阶段后,青年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样态就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发展愈发紧密了。这是因为,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现代化这一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之中,国家间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以科技角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青年作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人力资源,其总量规模、教育水平和结构层次都影响着竞争的结局和国家民族的兴衰。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想在现代化竞争中赢得先机,都必须以面向未来、面向前沿的眼光为青年提供支持,将青年视为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战略性力量。
马克思曾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描述过未来社会的样子,即应当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如果只重视物的现代化层面,就会出现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种种问题,造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障碍。因此,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迭代,还表现为人的心理、思想、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发展进步。青年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既是实现现代化的依靠力量,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对象。
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饱满而完整的姿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种创造性力量和变革性力量。
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党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在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过程中把青年视为能动主体,采取多种措施在政治上、情感上、机制上代表青年心声、维护青年权益,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与主动精神,赢得青年拥护与跟随;不断打破有碍青年发展的各种约束条件,让青年在为党为国为民为人类作贡献的同时发展自我、圆梦自我,从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以及青年自身发展;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出发,将青年不仅视为党赓续发展事业、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团结争取、教育引领的积极力量,而且作为尊重、信任、关爱、保障的主体和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回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从制度层面推进青年的成长与发展,进而逐渐促成青年完整人格的生成,再到以青年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无不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追求与向度。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相吻合,当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百年接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力谱写新的盛世华章。
(作者:廉思,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团校教授)
责任编辑:牛乐耕
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相吻合,当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百年接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力谱写新的盛世华章。[详细]
任何有效的社会治理活动,应当始终关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现代数字科技赋能政府治理,可能会面临诸如现实情感交流空间压缩、技术设计的单边化与封闭化、情感激励与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因此应注意避免“只见数字不见人”的现象,在数字政府建设中重视提升其“情感温度[详细]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系统观念这个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好、运用好,做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努力破解媒体融合发展中[详细]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是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客观要求。[详细]
我们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讨论人类的真实本性以及生存目的。对于这类讨论而言,全球文明倡议无疑按下了一个及时的启动键。[详细]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详细]
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还要注意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使每一次调查研究的过程都成为推动问题解决、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详细]
当前,在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关头,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法治实践、推动法治[详细]
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民营[详细]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展望未来,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我们就能把握制度优势带来的机遇,为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