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陈 凌
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联系、动态地把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善于找准二者有机结合的突破口
浙江余姚,领克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的生产节奏是按照“秒”或“分”来计算的:4秒钟,冲压机冲出两套车身板材;63秒,4台柔性机器人带动高精度摄像头测量全车80个点位;60分钟,45辆汽车从焊装车间下线。
生产马不停蹄,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正是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缩影,也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成果。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增长动力。江苏太仓,巨浪凯龙机床(太仓)有限公司搭建“未来工厂”,智能制造让机床生产效率提高了2到3倍;湖北黄石陶港镇官塘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家开启双季种植模式,土地效益大幅提升;冰雪经济火热“出圈”,非遗文化赋能直播经济,服务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一斑可窥全豹,一季度生产形势整体较好,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为开局向好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必将更强劲。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宏观调控。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措施,深圳一季度离境退税涉及商品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超30倍;推出“专精特新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落实减税降费1.33亿元,在安徽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一季度财政收入也实现“开门红”。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工具,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红利才能充分释放。
供需关系是不断变化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人们拿着票、排着长队抢购电视机。从彼时的黑白电视机,到今天的智能家电,从“海淘”电饭煲、马桶盖,到如今国货潮牌赢得更多认可,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要看到,持续增强经济运行动力,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联系、动态地把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善于找准二者有机结合的突破口。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中国经济“稳”的基础将不断夯实,“进”的动能将持续激发。
责任编辑:牛乐耕
心中装着百姓,我们之所以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正在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甜头,也在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甜头。[详细]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任何领域的人才,都正迎来奋斗逐梦的最好时代。[详细]
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实现科研与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释放更多创新红利[详细]
发展普惠信贷,为的是不断扩大金融惠民、利民覆盖面、实惠度。持续强化政策引导,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普惠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必能让更多优质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详细]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起步平稳、稳中有进,实现良好开局。本期大家谈,我们聚焦经济新动能新亮点,看形势、察趋势,感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详细]
越是稳中向好,越要稳扎稳打,沉住气、铆足劲,一步一个脚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在真抓实干中凝心聚力,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前行,中国经济定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详细]
我们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作出的战略部署,依托国家安全体系的制度威力和优越性,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更好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详细]
中部要崛起,乡村必振兴。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更多特色产业,必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详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断增强实现中华[详细]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好首要任务的根本保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