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理论头条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放管服”改革

2017-03-21来源:文汇报作者:

  作者: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陈奇星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双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抓住权力清单制度这个牛鼻子

  首先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应继续探索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效做法。一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再取消一批“含金量”高、涉及面广的审批事项和评估评审事项;二是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优化审批流程,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其次是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近年来,上海等地积极探索和推进清单式管理改革,以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做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以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法定职责必须为”;以负面清单明确对市场主体有哪些约束,“法无禁止即可为”。通过建立“三个清单”,依法管好“看得见的手”,用好“看不见的手”,挡住“寻租的黑手”。

  下一步改革,应按照中央 《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的精神,结合地方政府改革实际,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标准化管理。

  切实做到“宽进严管,放管结合”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治理创新,不仅要下放权力,还要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放与管相辅相成,更有效的管就可以更多的放,管得好才能放得活。政府有关部门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做到“宽进严管,放管结合”。以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3年多来,探索建立了安全审查制度、反垄断审查机制、社会信用体系、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等,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要进一步推进监管领域改革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动“互联网+”与市场监管的深度融合,提高监管执法的智能化、便捷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完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和利益僵局,为优化监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信息支撑。三是引入诚信管理,实施分类监管。政府监管部门应构建以企业诚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注重建立监管诚信档案。并依据监管对象的信用情况、日常经营活动情况、违法情况等,将监管对象分为不同类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惩戒机制和淘汰机制。四是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关系,当务之急是稳妥有序推进监管队伍的重新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执法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法治素养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业务考核,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的积极性、综合素养和执行力,促进综合性与专业性互补,进一步增强整体履职能力,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以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手段优化公共服务

  在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各级政府应注重优化公共服务,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府服务方式。

  首先是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如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基本养老服务、社区事务、社工服务、法律援助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确需政府参与的,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逐步形成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新格局。

  其次是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在智能便捷、公平可及上下功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制定发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凡与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尽可能网上办理。尤其要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努力在政策宣介、法律咨询、场地和融资、用工与社保等领域提供更好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第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应注重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将地方财政投入的重心转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