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外贸增长新动能

2023-03-14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 刘晓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要实现外贸稳定持续增长,需要在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推动外贸迈向高质量发展。其中,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激发外贸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一环。

  山东外贸发展亮点颇多

  在全国稳外贸大局中,沿海外贸大省发挥各自优势勇挑大梁,为我国外贸发展稳中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山东的外贸发展不乏亮点。2022年,山东进出口规模历史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达到3.33万亿元,增长13.8%,高出全国6.1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在全国外贸前十大省市中列第2位,出口增速列第1位。

  在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山东外贸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加速形成。一是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山东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文化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7.0%、5.9%和23.6%,占比分别达到43.4%、6.8%和7.7%。二是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2022年,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8%,增速大幅高于整体水平;东盟继续保持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额大幅增长53.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占比达到38.1%,较2021年提升2.9个百分点;东盟、拉美、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整体分布更加均衡。三是外贸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2.46万亿元,增长17.7%,占全省进出口的比重达到73.7%,较2021年提升2.4个百分点,外贸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1.7%、10.8%。四是新业态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全省培育认定15家省级跨境电商平台、20家跨境电商产业园、50家公共海外仓、13家跨境电商孵化机构试点单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16市全覆盖,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达到9%左右,较2021年提升3.4个百分点。

  外贸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我省外贸发展仍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国际合作空间依然广阔。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然是长期趋势,共建“一带一路”正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RCEP加快落地显效。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并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加速推进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外贸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更好吸引全球要素资源、提升贸产融合水平,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利于优进优出、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四是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打造。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字号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凸显,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进一步重塑。

  与此同时,外贸发展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近岸化趋势更加明显。国内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瓶颈,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新优势亟待培育。三是贸易安全发展面临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显著放缓,外贸发展环境极其严峻。粮食、能源资源、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等贸易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应对贸易新挑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探索发展数字贸易多元化业态模式,培育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山东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大力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数字商品,推进数字商品贸易做大做强。支持数字技术赋能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工程外包等传统服务贸易,推进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高标准建设齐鲁软件园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

  创新发展跨境电商。鼓励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货物贸易方式,形成在渠道、品牌、数据、定价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商业模式。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招引头部电商企业,培育本土特色行业垂直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一批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1210、9610、9710、9810等多种形态跨境电商模式落地。

  激发市场采购贸易活力。提升临沂工程物资市场、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外向度,吸纳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外贸业务。进一步优化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源头可溯和风险可控。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场争取市场采购贸易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对在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系统备案且可追溯交易真实性的市场采购贸易收入,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培育高能级外贸综服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报关、物流、退税、结算、信保、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支持济南、青岛、潍坊、临沂等市引进国内头部综服企业,建立外贸综服企业区域中心。引导综服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内涵,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融合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帮助传统企业拓展市场、精准营销。建立与综服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通关模式,进一步优化退(免)税管理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成为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

  提升海外仓建设水平。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提高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在美欧、日韩、东盟等主销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布局一批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公共海外仓,完善全球服务网络,建立“山东制造”的运输销售渠道。支持海外仓企业建立完善物流体系,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

  推动保税维修发展。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航空器材、船舶、集成电路、工程机械等产品全球维修业务,争取扩大保税维修产品范围。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环保要求的“两头在外”的保税维修业务。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外开展符合要求的自产出口产品保税维修业务。

  支持离岸贸易发展。支持自贸试验区和省内具备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开展离岸贸易,建设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完善配套金融监管政策,提升外汇收支便利度,鼓励银行探索优化业务真实性审核方式,对真实合规的离岸贸易业务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研究探索适应离岸贸易发展的税收政策,培育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内部合规制度健全的离岸贸易经营主体,着力打造一批标杆企业。(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